论村镇银行的有限牌照特质及其担当


论村镇银行的有限牌照特质及其担当 
有限牌照制是村镇银行相对于一般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特质。这个有限性,主要体现在经营区域限制在县及县以下地区,即所谓县域。从微观而言,村镇银行这个有限牌照是持牌人基于自身资源要素禀赋的市场化自主选择,从宏观而言,各种有限牌照的政策设计都是为了整体市场效率的提升和整体资源配置的集约节约优化。那么,在区域受限的有效牌照特质下,村镇银行显然要有一定的历史担当,政策设计如此,但在具体实践中是否有真正的担当呢?从笔者对山阴县太行村镇银行的观察、调研和体会来看,至少在这家村镇银行,这种担当确实是有的。该行从2011年12月开业以来,以一种扎根百姓、强调责任、不屈不挠的太行精神奋力创新和开拓,在稳健合规和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员工士气、股东财气和市场人气三旺,成为服务山阴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金融生力军。其各种探索以太行二字和主发起银行晋城银行为品牌引领,以太行精神为核心支撑,可称之为太行模式。以该行样本为例,笔者认为,村镇银行有效承担历史担当的具体路径,大致可概括为一个字。
一、甘于处下,不争红花,坚守绿叶对根的情意。根,就是县域。绿叶,是相对于红花而言,就是要甘于做配角,做陪衬。在整个金融体系大格局中,村镇银行就是这样一个角色,是市场补充者,是拾遗补缺者,是必然的市场缝隙战略实施者。在个别竞争不充分县域可能是激活市场的鲶鱼,在大多数县域,则是为金融服务盲点和空白点而生。更多情形下是补白,是做填空题,不是做选择题。这是宏观层面对村镇银行的政策设计。其核心点,是要用政府之手遏制三农资金非农化和县域资金被各种抽钱机抽离。让村镇银行以本土化民股东务做市场支撑,以县或镇为法人机构层次,以县及县以下为经营区域,同时以成熟银行作为发起行提供专业支持和风险兜底,这种对村镇银行的政策设计,显然是以政府之手纠市场之偏、进而寻求资金趋利性和三农弱质性二者矛盾化解之道的一个重要选项。村镇银行做战略定位,必须以此为基本前提。一个是要甘于做绿叶,不要幻想事实上也不大可能去挑战红花,另一个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要脚踏实地,守土有责,集中精力把你这个县域服务好。这是两个基本点。山阴县太行村镇银行刚起步时有过短暂的迷失,出现过资金存放省城股份制银行及存放发起行过多的情形,但总体上坚持了这两个基本点,在战略方向上始终没有大的偏差。
二、坚定向下,支农支小,坚信贴心交心可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基本道理。村镇银行处于金融生态链条的低端,不可能靠高科技和高智商人才存活,只能挣点辛苦钱,靠劳动密集型求生存求发展。这是宿命。支农难,支小难,难就难在信息不对称。近年来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对克服信息不对称有极大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可完全替代人,任何信息的使用,显然仍需要直接的人性化接触去证实或证伪,线上的无限风光要有线下做接应,才可以真正接地气。有人说,在信息不对称无法解决的条件下讲支农支小,本质上都是伪命题。这当然对。村镇银行靠劳动密集型战略,像蚂蚁和蜜蜂一样的勤奋辛苦,深入、贴心、高频度接触客户和目标客户,相互之间成为无话不说、知根知底的一家人,这样当然可以解决掉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只是成本高了一些。这也注定村镇银行只能是微利,不可能是暴利,员工收入只能是略微体面一点的准白领,不可能是高薪和超高薪。同时这办法似乎笨了一些。但凡是难题只有用笨办法,下硬功夫,才能做得更扎实,更有成效。如果可以选择,市场化银行不会这样笨,这样硬干苦干,但村镇银行除此别无选择。这样,在信息对称的前提下,各种贷款技术可以不断演进,努力把客户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分析得更精准一些。山阴县太行村镇银行在服务下沉和产品订制化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目前已筹建开业2家乡镇级支行(另有1家在规划报批中),在乡一级设信贷服务站,在村一级设助农服务终端,在县城布设自助机具和社区服务驿站,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深入百姓生活的、播撒普惠金融的服务网络。
三、扎根做下,大爱铸魂,打造鱼水情、一家亲的坚实土壤。基于前述分析,要做好村镇银行,没有一腔热血是不行的。从经营管理而言,必须坚定抓住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凝聚正能量和奋斗精神,让员工在点滴平凡工作中投入一份发自内心的真感情。山阴县太行村镇银行将太行精神理解为扎根百姓的人民性、强调责任的公益性和不屈不挠的坚韧性,以这样的精神为基石,围绕与客户零距离的目标,努力探索各种独具特色的具体模式。一是助农服务终端模式。以村一级人气旺的店铺等场所或人缘好的能人为依托,布设便民机具,实现基本金融服务。二是信贷服务站模式。在一些贷款需求旺盛的乡镇设服务站,待条件成熟时再视情况改建为支行。三是生活化门店自助模式。按照银行生活化、生活银行化的思路,把自助设备嵌入生活化门店,机器功能服务加上人工咨询服务,既便民又亲民。值得一提的是,该门店体系实体为太行普惠超市旗下,是由该行几名核心员工股权众筹设立的,聘请专门的职业经理人经营。四是流动下乡宣传队模式。既宣传金融知识,又娱乐百姓生活。五是把银行网点嵌入生活化服务元素。如少儿书画培训、老年音乐队等。
四、奋力筑下,优化基因,做实做活县乡村物理网点的独特价值。从可预见的互联网时代未来分析,村镇银行以劳动密集型下延的物理网点作为接地气的线下平台,具有独特价值。一要做实,让其价值点彰显,二要做活,让其价值有效实现。比如数据,以高人力成本获得的第一手活数据,更具可信度,同时可为其他标准化数据、行为数据作交叉检验。又如人性化服务,相对于冷冰冰的机器服务,人性化永远是刚需,因为人被物化是违反人性的。无论获客还是风控,高频度零距离人性化接触永远会有其一片蓝天。再如对大金融机构各种业务的代理,同业存款加委托贷款,代卖理财产品、国债、基金、保险,代理大银行做贷后管理甚至贷前调查等等。应当说,这个县乡村网点体系的价值挖掘有巨大想象空间。从战略角度看,与其被动下沉,不如主动下沉,不必要去补短板,而是要努力把长板做得更长,更具优势。
五、高眼看下,科学引领,对村镇银行的监管评价指标体系要通天气接地气。监管引领是村镇银行群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从诞生之日起即是如此。现在对村镇银行也有监管评级,但整体上沿袭了一般商业银行的指标体系,没有充分考虑到区域受限这一有限牌照特质。建议推行与本县域挂钩的双适型监管评价指标体系。即:适度规模(存款规模、贷款规模、资产规模均考虑当地经济量和金融资源量);适度利润(资本回报、员工收入均考虑当地平均水平);有效控制风险;可持续发展(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村镇银行拼规模不大现实,拼利润也拼不了,事实上也并不符合政策设计的方向。监管评价当然要上通天气下接地气才行。
总体上看,现阶段村镇银行就是一个经营区域受限的有限牌照,挣的是辛苦钱,基本商业模式是劳动密集型,官方定位是本地化社区银行,是一项经营草根的事业。这些是最基本的游戏规则。担当,且有效担当,是村镇银行生存发展的基本逻辑。在这样的规则框架下,村镇银行仍然是大有可为的。
 
2015年10月8日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