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棍棒教育的罪与罚


11月13日晚上8点,河南鹤壁市山城区耿寺村13岁女孩玉玉(化名)疑因学习成绩差被亲妈打死,送到医院前就没有了呼吸。14日,警方表示,女孩的父亲经常在外打工,女孩妈妈专职在家带孩子,目前女孩妈妈已被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取证中。据2015年11月17日 北京晨报)http://news.sina.com.cn/s/wh/2015-11-17/doc-ifxksqiv8411463.shtml

父母打死孩子之类悲剧一次次发生,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到恨铁不成钢,这些家长以爱的名义,行虐待孩子之实,最终在丧子之痛下,还要在高墙之内悔恨交加,承受棍棒教育下的罪与罚。

前些年,笔者所在城市曾发生母亲整晚吊打8岁儿子致死的悲剧,原因是让儿子代交的300元托管费不翼而飞,母亲追寻不到钱款,怒而将儿子四肢吊在厕所防盗窗上,用衣架抽打,次日早上死亡。

中国式虎爸虎妈的棍棒抽打在自己孩子身上,的确培养过李云迪式的神童,但个别人成功的荣誉光环,掩盖了无数急功近利者的家教失败。

在现行应试教育体制下,孩子的成长被学校、家庭、社会换算成分数,在升学的每一个十字路口,把他们抛入天差地别的教育阵营。

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当下,学校因条件不同分出三六九等,压迫着中国教育走上应试教育歧路。

在许多学校,校长和教师在素质教育的指挥棒下,在应试教育的刀尖上跳舞,稍不留意就被当成应试教育的反面典型。与之相伴而生的是,许多家长扮演了应试教育的急先锋,孩子被家长裹挟着甚至驱赶着,投入各种课外辅导班,甚至一掷万金进行一对一培训。也有不少家长在老师布置作业不足的情况下自行加码,把孩子淹没在题海战术里。据说,有的少儿每天晚上写作业到十一二点,令孩子睡眠得不到保障,无异于一场身心摧残。

时常听到家长感叹,孩子真累。然而,正是这些心疼孩子的家长,不时向孩子挥动精神的皮鞭,对孩子偶尔的考试失误、行为失范大打出手,不给孩子平凡的权力。

众所周知,应试教育体系里,用一把尺子丈量孩子的优劣,拔尖者永远是少数,绝大多数不可避免成为落伍者,这些学生往往被学校和家长贴上后进生标签,他们分数之外的天赋和成就被忽略甚至抹杀,许多孩子因此失去了自我发展的空间。

于是,我们一次次为中考、高考状元兴奋,也有了公考成功后的喜极而泣。

然而,有些讽刺的是,社会并非以一考定终身,各种非智力因素不断加入社会竞争,以权力和财富操弄社会资源分配,从旁门左道穿越成功路,考试成为无权无势者向上攀爬的仅有通道。就像刚刚披露的陆丰人社局长让儿子边上学边在财政局上班,当地局长的女儿、时任陆丰市委领导的亲友等5人,通过伪造材料等手段违规安排进入政府部门工作。

棍棒教育背后,是多数中国家长的成才焦虑,带着输不起的脆弱,向孩子索取社会攀比的筹码。

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谁违背教育规律,谁就将受到畸形教育的惩罚。

中国教育不能告别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就会在教育失败陷阱里庸人自扰,把孩子逼进弱肉强食的社会丛林,直至亲手打死自己的孩子。

                                             201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