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在11月30日IMF总裁拉加德主持召开的执董会会议上,将投票通过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从而为围绕人民币加入SDR展开的连续剧画上句点。
其实,人民币是否会加入SDR从来就不是问题。作为当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货币本就没有可能长期被排除在SDR之外。同时,人民币打着跨境贸易结算的旗号,低调推展的人民币国际化已经硕果累累。可不管怎样,最终加入SDR将为人民币的进一步国际化拿到一块含金量极高的国际“牌照”。
然而,我们更要看到,人民币加入SDR绝非单一的结果,而应该视作中国在国际金融话语权的提升。而这种提升依赖于中国在世界经济地位中的提升,但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人民币之所以会在此时有机会加入SDR,更依赖于中国在金融领域的积极作为。前述人民银行推动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自不必说,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汇率市场化改革亦不可忽视。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的相继成立,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冲击,同样功不可没。
在国家战略层面,中国的和平崛起依然需要韬光养晦,但在对国家发展前景影响极大的国家金融战场,积极作为正在显示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因此,人民币加入SDR不能只视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场胜利,更应该视为在新常态下国家战略调整在金融这个局部战场所取得的一次成功。而这必将为中国的后一步战略调整坚定信心,我们将会看到在国际博弈过程中,总体韬光养晦与局部积极作为的政策配合的更多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