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专车,乐视“心有余力可足”?


      不舍专车,乐视“心有余力可足”?

10月5日下午,针对屡屡传出的乐视汽车入股Uber中国传闻,乐视控股在官方微博上给予澄清。乐视表示此前的传闻不实,但是乐视汽车不排除未来与专车服务企业合作的可能性。在声明中,乐视称:“乐视正在努力完善汽车生态系统的闭环,而汽车共享和社会化运营是开放的闭环生态系统最后一环。所以,未来乐视不排除跟专车服务领域优秀企业合作的可能性。”

乐视的声明,显然比Uber晚了很多。因为就在乐视发布声明的前夜,Uber就辟谣,称乐视没有向Uber及Uber中国投一分钱。甚至有报道,Uber中国某人士说:“有人难道连放假也在造梦么?”这种辟谣,就像一种浅度的“羞辱”。而之后好久,乐视才慢悠悠的发布声明,让人不得不怀疑乐视的真实目的。难道,乐视真的曾经一厢情愿、自作多情?

尽管与Uber撇清了关系,但乐视对专车服务的态度,依然能看出它对专车是何等的恋恋不舍。“未来乐视不排除跟专车服务领域优秀企业合作的可能性”,这句话让我们很明确的感受到,未来乐视应该会对某家专车服务领域优秀企业进行追求。

与专车企业合作,乐视有自己的产业理想,这值得夸奖。但是,不舍专车,乐视是否有那样的实力呢?乐视心有余力可足?我倒是很担心乐视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什么有如此担忧呢?因为乐视画的饼太多,需要的钱太多,融资太困难,而专车服务公司又并非小数目能够“迎娶”的。

第一,乐视的摊子太大,画的饼太多。

曾经有一次,笔者同某视频网站的一位工作人员交流,向他询问视频网站的发展前景。他说了句话:“你应该多观察一下乐视,乐视画的饼最大。”是啊,乐视的摊子太大,乐视画的饼真的太多。看看乐视近年来的业务拓展吧,从原来比较单一的影视内容视频网站,到今天的四处出击,可谓变化神速。现在的乐视,百花齐放:视频方面,除了有影视内容,还在体育产业方面开疆拓土;智能硬件方面,超级电视和手机正咄咄逼人,向传统电视厂商和新老手机厂商步步紧逼,甚至还去酷派入股;除了电视和手机,乐视还涉足智能汽车,最近还投资充电桩。这些还不是乐视的终极目标,据说将在云计算、车联网、生态农业等方面加速发展的乐视还有更高的目标。据称,根据目前乐视控股公司的规划,乐视全球控股公司预计在2022年实现IPO。

这种发展势头,俨然一副BAT的排场。可是,乐视不久前还在为几十亿人民币的融资而努力。这,岂是BAT的实力?摊子太大,画的饼太多,而本身实力有限,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之一。

第二,花钱的地方太多,融资不易。

前面说到了资金的问题,那我们第二点就说说钱。连续多个财季,乐视网的流动负债都居高不下。举一个例子,2015年5月有一个数据,显示当时“乐视网负债约66亿元,流动负债约39亿。”负债过高,而需要花钱的地方又太多,所以融资供血是必走之路。5月25日,乐视网公告宣布,撤回2014年45亿再融资方案,转而将募资额增加至75亿元。可见,当时的乐视是多么的缺钱。但是,到了8月,乐视网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修订稿,新的预案显示,公司拟向不超过5名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1.55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48亿元。到了9月23日晚间,乐视网发布公告称,此前该公司提交的48亿元再融资方案获得证监会无条件通过。从75亿到48亿,差了这么多,不应该是乐视不缺钱了造成的结果。而融资数额的差异如此之大,乐视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募资不易,与理想募资金额相比有大的缺口,乐视还有精力去联姻专车吗?此为心有余而力不足之二。

第三,专车公司都是家大业大的主儿,小钱儿估计起不到作用。

平心而论,想要在智能汽车行业有发展的乐视,与专车企业合作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既有利于乐视在汽车行业积累经验,又有利于乐视生态内容的拓展。而目前,专车也急需拓宽业务。但是,关键问题还是钱。尽管O2O行业遇冷,但这丝毫阻碍不了资本市场对专车公司的青睐与看好。而专车公司,向来都是大把的投、大笔的融资,动辄以数亿美元投资计数。不说前几年的融资,单以9月份的融资数目为例。前不久,“滴滴快的”、Uber分别各自公布了最新的融资情况,其中“滴滴快的”融资30亿美元,“优步”融资12亿美元。“神州专车”的融资最少,但也宣布融资了5.5亿美元。

而乐视,看看他募资48亿元的难度,想要在任何一家专车公司占据一席之地的话,都是很难的。此为心有余而力不足之三。

乐视汽车入股Uber中国看来是短时间没戏了,更别说绝对控股。但乐视应该不会放弃对专车的追求,只是,不舍专车,乐视心有余力可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