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其时的利率市场化


  寒意渐,冬日近,行在赴欧路上的叙利亚难民的日子更加艰难。同样艰难的是,不断迎接难民潮的欧盟经济。特别是在作为欧盟经济引擎的德国,在遭遇大众尾气门后,亦面临重重危机。而俄罗斯受累于石油价格低位,即使普吉总统的支持率保持高位,也无法快速逃离经济梦魔。把目光从欧洲挪开,从动荡的中东、到受挫的北美,以及GDP增速破7的中国,世界经济似乎离摆摊危机都尚有距离。所谓风险,来自于不确定因素,美联储显然深谙此道,加息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不时撩拨世界经济本已脆弱的神经。

然后,在此我并不想为世界经济把脉开药方,我想说的是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就在上周末,央行再次宣布“双降”,同时放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而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一直被视为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

无可否认,“双降”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话题,但利率市场化才是关键环节。忘记关于“双降”的纷纷扰扰吧,央行在此时推进利率市场化是高明之举。

何出此言?原因就在第一段。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和中国自身经济的放缓,为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为放款动力不足,银行一方面不会为了拼命的吸收存款,而任性的开出高存款利率揽储,另一方面为了规避风险更加审慎的审批信贷,而加剧了优质客户的争夺,从而不会导致贷款利率高涨。同时,世界利率水平的低位,也为中国利率市场化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环境。此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为市场主体适应利率市场带来的变化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学习时间。

因此,在我看来,利率市场化此时的推出是恰逢时宜的。而利率市场化本身就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印证了越是困难,越需要改革的合理性。

相信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初步实现,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从而发挥其作为经济核心的服务作用,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