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从单纯刷存在感到无可替代(10月25日)
关键词:创业 存在感 无可替代
创业不仅是经营创意,经营产品与服务,而更多的是经营人力资本、经营品牌、完善平台。就如个人有自己的职场生涯规划与价值管理一样,企业也牵涉到生命周期的规划与价值管理。一切可以量化的阶段性成果,都是由难以量化的专业素养、意识以及可以模块化切割的解决方案而定的。
企业都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在初级阶段,与外部资源进行组合是基本的生存策略,就是说在没有能力单飞之前,通过提高参与感来提升存在感是比较务实的选择。毕竟虽然每个演员都想被委以重任、挑大梁,但还是需要从跑龙套的群众演员,再逐步加大自己的戏份,并逐渐变成不可或缺的大腕,甚至有独特定位的特型演员。
现实地看,当你没有能力单飞,那么就只有多去参与别人的团队吧!有些是平台型团队、有些是产品型团队、有些是项目型团队、有些是临时组建的团队,只要能对你敞开胸怀,就不要过于纠结你在其中所处的角色以及所得到的收益。
不要误认为你曾经加入别人的团队并已经拥有很丰富的经验,就会认为你可以单飞了,有些人只适合就业并提供辅助作用,而欠缺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这并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因为你是否取得了成功并不取决于你在别人的团队服务多久,而在很多时候,终其一生都只有在别人主导的团队中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你也不能以自己曾经取得过阶段性的成果就认为自己可以将业绩保持下去,就像刻舟求剑的道理一样。你以前的成功只能表明彼时彼地的特殊情况,而不大可能有效复制。
把自己的时间割裂开来,把自己的核心资源与别人分享,通过参与型渗透,将自己的模块化的产品、服务与资源,跟别人分享。那种分享在某个阶段注定是没有收益的,从没有收益到有收益,从收益单一到可以拥有复合型收益,从收益较低到收益较高。
不管你是提供产品还是服务,不管所提供的价值是无法量化的还是可以量化的,都可以形成相应的结合机制。在与别人协作的时候,你自己的“一招鲜”与“三板斧”很重要。
理论只能是理论,知识只能是知识,海量的理论与知识都最终融合成为意识;但意识也并非都有价值,正如贾春宝的文章中所说“杀死创意,创业才能成功”。你的绝大部分意识只能是浪费的或者产生负面价值。比如思想并不是越丰富越好,思维也不是越缜密越好,方案也不是越天衣无缝越好。
当我们考试结束才发现,书本上的东西未必都是正确的;当我们走出校门才发现,考试成绩并不是越高越好;当我们进入企业才发现,学历证书并不是越多越好;当我们做了企业才知道,并不是能力越强越可以得到职场机遇;当我们从投资人角度考虑才知道,并不是股权越多越好。
一切都牵涉到度的问题。少了顶不上用,多了反而会降低效率,过犹不及!
贾春宝
2015年10月25日星期日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