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银行家跳槽给中国金融敲警钟


近两个月来,包括瑞士信贷银行、摩根大通公司、美国银行的亚洲部门主管纷纷跳槽,加盟中国科技公司,亚洲银行家频频跳槽这给中国金融业敲响了警钟。

亚洲银行家为何频频跳槽?

据美国光辉国际咨询顾问公司负责亚太金融服务的地区主管罗伯特.格兰迪说:“与企业相比,(银行业)薪资等情况不像几年前那么好了,成本管控也让日子更难过了。鉴于利率水平和经济活跃度低,银行家做成交易的机会减少了。”而中国技术企业,数亿十亿美元计的风投资本促使估值不断飙升,企业资产负债表上资金充裕。这些企业中当前有很多都在考虑通过国内外并购让过剩资本发挥作用,具有银行业工作经验的人士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哪些亚洲银行家跳槽了?

比如瑞士信贷银行负责中国技术行业的主管刘爽,最近加盟了奇虎360技术公司,担任该公司的首席战略官。比如摩根大通公司中国卫生保健业务部常务董事张灵(音)8月底加盟总部设在深圳的生物技术公司华大基因公司,担任该公司首席运营官。比如美国银行美林金融管理部负责亚洲技术、媒体和电信行业的部门主管,加盟乐视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格兰迪说:“在我看来,那些企业招聘雇员的领域也是与银行打交道频繁的领域,这些领域当前可能包括卫生保健、技术和保险。银行家们将关注他们可能做出好业绩的机会,即进入那些新兴企业或目前处于发展状态的企业,银行家们会努力与企业一起成长。”

格兰迪说:“由于监管力度加强、成本管控以及薪资下降等因素——这是银行需要提高资本回报率的结果——的综合作用下,银行工作当前对一些人的吸引力降低了。”

提高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这些亚洲银行家对于如何提升银行净利润并没有很好的对策,仅仅提高风控术的时代已经过时,所以他们败下阵来。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由于银行家们无能导致银行业绩下降,所以年薪下降,导致亚洲银行家频频跳槽。

国内互联网金融千万年薪招聘总裁时却是招聘有经验风控人才,既然中国银行业正规军人才对业绩都无能为力,而跨国大型银行主管对业绩也无能为力,那么,互联网金融还以这种招聘复制经验的人才自然无效了。

很明显,亚洲银行家频频跳槽已经给中国金融业敲响了警钟,如果还是按照过去这种风控术进行金融业经营,那么注定扶持不了银行业、P2P行业净利润。

银行业、P2P业净利润如何快速提升?

通过上文分析,无论是国际大型银行还是国内大型银行还是P2P公司,均不能提升贷款企业的净利润,所以变成与同行同质化的竞争,没有意义。要想快速提升银行净利润,笔者建议如下。

1、对于银行坏账企业,现在银行业的作法是3折卖给资产处置公司,如果是大型银行300亿元坏账,就意味着200多亿元的净损失。如果通过邀请企业综合创新专家改造这些坏账企业,基本上能够收回8成左右的坏账,即比现在多收回5成坏账,即多收回150亿元坏账。 

2、对于已经贷款的企业邀请企业综合创新专家给予改造,以自愿为主,一家5亿元年销售额的贷款企业,通过改造后,银行能够分到超增利润8000万元,一年改造40家就是32亿元净利润收入,如果是对50亿元的企业进行改造,一年就是320亿元的净利润收入,这对于工农中建大型银行来讲是可以实现的,那么40家的创新改造也就会成功。

3、银行新贷资金不要撒胡椒粉,而是在原来贷款企业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产业链、相关产业链的企业群进行这种闭环的方法,进行系列创新改造闭环内的企业群,即促进银行净利润加大回收,又促进已经改造企业的净利润进一步上市,导致银行净利润分成更多,另外,坏账几乎到了山穷水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银行家如果不能给贷款企业进行创新、不能改造坏账企业,那么,就只有跳槽一条路可走,风控在经济景气时代是有效的,但是在经济衰退时期风控是无效的,这就是潮退后谁在裸泳一目了然。要想贷款企业净利润暴涨,必须邀请企业综合创新专家坐镇,通过系列创新改造贷款企业,才能达成贷款利润额暴涨。没有这种改造贷款企业创新能力的银行家只能是跳槽。所以,笔者说亚洲银行家频频跳槽给中国金融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