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政策重心已回到早期儿童保健和教育上,政府也对此进行了大量实质性投资,但对于早教师资结构的变化及变化 的程度我们依旧知之甚少。Daphna Bassok等人近期发表在Center on Education Policy and Workforce Competitiveness的工作论文 The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Workforce from 1990 through 2010: Changing Dynamics and Persistent Concerns一文,尝试弥补了这一缺憾。他们的研究发现当前早教师资队伍依旧是低学历、低报偿和高周转率。不过,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早教人员的平均学历和报偿实现了实质性增长,员工周转率也急剧下降。本研究同时指出以教师中心为基础( center-based)的师资配置不是这些变化的首要驱动力,而以家庭为基础( home-based)的早教师资的变化才是主要原因。
早教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早教老师更是重中之重。早期儿童保健和教育政策的制定者们意识到了这点,将工作重心放到如何提高早教师资的质量。但在一系列的改革和进步背后,我们依旧对当前早教师资队伍的变化及变化程度知之甚少。
作者利用《当前人口调查三月增刊》( the March Supplement of the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CPS)),将拥有教师资格的早教老师们分成作为私人家教且多以家庭为基础的( home-based)、在中小学工作并以学校为基础的( school-based)和除上述两种外多以其他教育中心为基础的( center-based)的三类老师,并提出三个关键问题:1、早教师资有何特征?2、这些特征在1990-2010年间又有何变化?3、各类早教师资的变化分别对总体变化产生多大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作者收集了1990年到2010年间早期儿童保健和教育人员的数据,从学历、补贴、周转率和进入者的职业声誉( Occupational prestige of entrants into the ECCE workforce)变化四个方面出发,分门别类进行系统性分析。
结果显示,低学历、低报偿、高周转率依旧在早教老师中普遍存在,将近40%的早教老师至多只有高中学历,三分之一的老师上过大学但是没有学士学位。据统计,只有28%的早教老师有养老金和医疗保险,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在一年内失业。而对进入者职业声誉的分析显示,早教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没有吸引力,教育和薪资水平低于五分之三的工种。研究同时指出,以学校为基础的早教老师相比之下有着最高的学历水平、报酬和稳定性,以家庭为基础的早教老师与此相反,而以教育中心为基础的早教老师中等偏下。从1990年至2010年的整体变化来看,早教老师的学历和薪资水平在不断提高,而年周转率在不断下降。与1990年相比,人们更愿意从事这份职业,早教事业的进步吸引了大量专业人员。作者同时指出,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教师资的内部变化导致了整体变化,这也解释了学历和薪资为何增长。
与先前研究成果不同的是,作者利用了最新数据,并且将注意力更多放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教上。作者也指出本文有以下四点缺陷以待改进:1、《当前人口调查三月增刊》依赖于教师的自我披露,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披露自己的情况,这对于精确评估带来了影响;2、《当前人口调查三月增刊》没有提供对于教育质量的直接测量方法,因此不能采用更细微的分类来分析变化。3、统计样本太小,没有说服力;4、《当前人口调查三月增刊》的数据没有区分婴幼儿早教老师和学前班老师,同样导致了不能将群体更加细微分类。
参考文献
Bassok D., Fitzpatrick M., Loeb S. & Paglayan A.S. (2012). Working Paper: The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Workforce from 1990 through 2010: Changing Dynamics and Persistent Concerns. Center on Education Policy and Workforce Competi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