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在南海武力冲突吗?


继美舰在中国靠近南海人工造岛附近海域进行巡航,以试探中国捍卫主权的决心之后,五角大楼试图将行动推进一步——向中国声称主权的人工岛礁12海里范围内海域派出美国军舰,以此维护这一重要战略运输通道的“航行和飞越自由”。据信,奥巴马政府开始认真考虑国防部的这一建议,并拟予以支持。

作为美国重返亚太和亚洲再平衡战略的重要一部分,美军在东亚包括南海区域加强军事存在是一个长期趋势。到2020年,美国海军的主力将完成向这一区域的转移。美国军方挑战中国的主权主张是其中重要一部分。按照其战略目标,五角大楼的计划很可能将很快付诸实施。为了加强南海有关国家保护自身海上利益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使之更好地配合美军在南海的活动,美国对这些国家的海上执法资金援助已逐步落实。美国助理国务卿威廉·布朗菲尔德8日晚说,目前美国对东南亚国家改善海上执法的援助总金额超过1亿美元,是国务卿克里当初承诺的四倍。受益的国家包括和中国存在领土主权争议的越南、菲律宾、印尼和马来西亚。其针对性明显。

美国的的新亚太战略多管齐下,除了军事举措外,在亚太构筑以美国为核心、盟友为支柱以及伙伴国家为辅助,基于共同海上安全利益的合作共同体,是其外交上雄心勃勃的目标。处在重要支柱地位的国家包括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地位相对较次的还有印度、新加坡等,而与中国传统友好的越南、缅甸也被纳入这一体系。前不久刚达成广泛协议的TPP同意越南作为创始成员国,其战略意图就是以此制衡与其政治上同质的中国。TPP不仅具有外交意义,而且更是美国以中国为潜在目标国在亚太经济体制转型中所作的重要战略布局。正如奥巴马所说,美国不能容忍中国代替其制定全球经济贸易规则。美国将中国视为其领导的国际经济体系的挑战者。

在亚太经济、外交、安全以及军事等多领域全面进行的攻防战,是中美进入“次冷战”的主要表现和特征。作为长期的以及核心的外交战略,美国对其在亚太特别是近期焦点南海的目标志在必得,因此包括在中国人工岛礁12海里区域开展军事巡逻活动在内的军事措施,迟早会付诸实施,则无疑义。

而从中国方面看,对美国的这一动向,作出了强烈的反应。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此向美国提出警告,但未说明如若美国真的采取行动将会导致什么结果。华春莹在这一声明中将人工岛礁所在海域称为中国的领海,这就意味着它将是中国的国家安全核心利益,必以坚决的态度进行捍卫。

中方的这一姿态通过最近的一次象征性活动予以凸显。中国交通运输部9日在中方所称的南沙群岛举行了华阳礁和赤瓜礁灯塔启动仪式。这一举动应被视为中国有意识地在该区域彰示主权。这些灯塔是中国新一届政府强化在南海主权和军事存在的一部分。因此它是和美国将在该区域针锋相对的一个明确信号。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美国将在中国声称的领海巡航的计划是在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访美后不久披露的。这就意味着在习奥会期间,中美双方并未在南海问题上达成共识,并决意将分歧行动化。

上述因素都将使得中美在相关海域产生武力冲突的几率大增。中美已就两国在空中和海上舰机“意外相遇”制订了共同认可的游戏规则,因此有相应的机制对有关行动进行协调。但很显然,美国军舰如进入中国人工岛礁12海里内,是事先张扬的行动,而且肯定不是“意外”。按理说不适用于这些规则。不过,鉴于实力、国情以及区域关系等复杂因素,中国和美国在军事上直接对抗的意愿和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的。从历次中美对峙后的处理方式来看,双方在最后时刻妥协是最可能的选项。在这时候,那些规则也许是可以拿得上台面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