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中一智库:凝聚草根智慧,把握社会脉动;参与文化重塑,关注国计民生;容纳激情与理性,善用建设性批评;协力扬长互补,共筑中华复兴。
----李振广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助理、政党所所长、教授、博士。
建议:
1.作为一个民间的智库,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准确的定位。目前智库有三种:官方、半官方和民间智库。总体来看民间智库在中国影响力比较小,“方兴未艾”。在中国发展民间智库还要受到很大的限制,比如信息渠道问题。建议要多吸引一些政府退休官员参与,以便获得更多及时而准确的信息资料。
2.民间智库研究的问题的把握力度。建议:智库研究的为题不要太大,切入点要小。要在官方智库和半官方智库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研究的问题要切入前者不便涉及或者是不便去做的课题,这样才有价值。
3.智库研究问题要有很强的操作性。在对课题研究中,要立足于当前的政治框架去做文章,不要提过多的在当下无法实现的大的宏观政策,要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案;
4.在智库成立初时,课题不要太多,集中力量就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等到有一定影响之后,再深入更多的课题。
----梁爱强 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智库建言:古有智士,近有智囊,或隐于江湖待价而沽,或达于豪庭而为附庸。智而为私,职业尔,非智也。现有中一智库,聚新媒体时代最活跃之评论员,畅议宏观大势,关切家国民生,智力碰撞下的建言真切真实,既有公共理性又具现实情怀。值得一赞。【民间智库建设】
----张敬伟 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智库察哈尔学会研究员,香港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每经智库成员。国际关系和财经专栏作者。凤凰网、新浪网名博。
面对信息的互通互联,全球风险时代到来。如何规避风险,需要勇气和胆略;如何化风险为机会,更需要智力与智慧。希望中一智库“铁肩担道义”,情系民生建铮言,齐心聚力献良策,广纳民智,以更具独创性的思维,做出更高质量的思想贡献,为政府决策提供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强的建议。
----周蓬安 民主同盟盟员、评论员。
做不一样的智库,聚天下有激情的全网英才,以“专注、极致、口碑快”
的互联网精神,尊重客户需求,创造让客户尖叫的高水平智力服务,在帮助客户成功的同时,提升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打造以独立、客观、理性著称的中国智库品牌。
----七犀鸟 大学讲师、评论员。
对智库的建议:
一、多与政府部门合作组织活动,最好能请政府工作人员进行互动,介绍政府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以及近期有什么需求;
二、对智库形象进行统一策划,建立起网站、微微线下活动为一体的全方位、立体运营方式和传播方阵;
三、加强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的互动合作,形成联合传播的优势;
四、实施科研课题项目制,针对不同的课题,成立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之间集思广益,协同作战;
五、如有条件,可制作访谈类的视频,扩大影响。
----乔志峰 著名评论员,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多档电视节目嘉宾。
愿民间智库从民间走向政策的舞台,从独立、开放、正面、实用、合作、公道,发挥民间智库最大的智慧作用。
----六盘水 评论员。
(帝国良民)对首届中国民间智库建设的期盼和建议
作为可以充分接地气的民间智库,除尽可能的为政府提供可能得决策服务外,更应基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背景,破除旧的传统思维方式局限性,探讨和提出社会未来发展主流和先进性的思想、策略和办法。
而这种未来先进性和主流思想的阐述和探讨,应是多元的和包容的,进步的方向,充分彰显出社会进步的功能,彰显正能量。
应通过探讨,自主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集思广义,力争能够及时把握时代脉搏,朝着科学、规范、独立、开放、实用和正面的方向发展壮大。
----帝国良民(莫革文)
2014.12.27
智库建设建议:
个人认为,我们的智库作为民间组织,更多的需要体现和表达民间的声音,以民意促进决策层在处理一些问题时更加能体现出民意,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推进力量;传达乐观的情绪。
现在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明确提出来:我们组织的架构,要设置出以毕殿龙老师为首的领导层建立初步的组织架构。此外,智库成员准入门槛和吸纳规则也需要明确,而且成员需要颁发会员证。同时智库成员要在我们网站或者媒体上公示。
以上几点建议,仅供大家讨论与参考。
----张殿成 评论员。
下一步的任务就是扩大智库在网络和政府以及民间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智库,加强和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智库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冯善智 评论员。
智库建设重点:
1.增加知名度,增加影响力;
2.坚持客观公正;
3.内容通俗易懂,接地气;
4.多平台发展;
5.保持全面性和大局观(因为有些问题不是单一的问题)。
---李英航 专业人士
集民间智慧,办新型智库,建言献策,善达民意,愿中一智库成为时代决策的倡导者、思想者、影响者。
----笑由心生 专业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