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通报了去年第四季度证券公司融资类业务现场检查情况。此次现场调查的45家券商中,有12家券商存在融资融券业务违规情况,并被处以不同程度的处罚,其中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等三家知名大券商被暂停新开两融客户信用账户3个月。
与此同时,银监会出台 《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银行委托贷款的资金来源及用途作出严格限制,明确商业银行对委托贷款不承担信用风险,禁止将银行授信资金作为委托贷款资金来源。这也意味着,商业银行不支持委托贷款资金流入股市。
专家们指出,银监会、证监会的联手出击,可以给当前股市急功近利、利欲熏心的氛围降降温,也可以更好的让投资者了解到市场的残酷性和不确定性。特别是银监会将游离于表外的委托贷款进行了严厉管制,使委托贷款的资金很难有流入股市的可能。这将对股市未来的行情,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笔者认为,中国股市正在历经“去杠杆化”的过程。证监会此次特别强调,券商不得向证券资产低于50万元的客户融资融券,这无疑是抬高了融资融券的门槛,彰显了管理层对股市“去杠杆”的决心。同时,银监会对委拖贷款进行严格监管,就是不希望引导委托贷款的资金的流向股市,而影响其他经济领域的发展。
首先,证监会对以中信证券为首的三家券商“略施惩戒”。当前,国内券商两融违规面临三宗罪:其一,券商违规为到期融资融券合约展期。其二,部分券商向不符合条件的客户融资融券(基本零门槛)。其三,券商违规为客户与客户之间融资提供便利。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监管层还是对两融下了重手,中信、海通、国泰君安成为被枪打的“出头之鸟”,此次处罚显示了证监会把风险监控摆在重要位置的坚决态度。而且管理层还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强对融资类业务的监管,适时启动对其的检查,加大现场检查和处罚的力度,促进券商各项业务的规模发展。
一直以来,券商是两融业务的最大获益者。如果投资者出现巨亏,券商可以强行平仓。而投资者出现盈利,券商可以坐享8%以上的融资融券的利润。现如今,A股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券商都将两融额度用光。所以敲打一下券商,用冰袋给其降降温,很重要且有必要。
再者,全民杠杆极易引发社会问题。去年8月底开始,融资融券门槛降至为零,这导致股市疯牛式上涨,两融规模也从去年7月底的4400亿元,上涨到去年底1万多亿元。我们知道,如果投资者动用的是自己的余钱,即使出现亏损影响也不大,但是全民动用融资杠杆炒股,一旦行情出现反转,将会使很多人倾家荡产,而最终受益的还是券商、机构投资者。
就在去年12月9日,上证指数当天波动超过200点,这给投资者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课。当天12月9日上证指数日内最高突破3090点,收盘价收于2856点,较最高点下降了7.6%。沪深两市成交1.26万亿元,全天近200只股票跌停。而融资融券的余额仍维持在9000亿元以上的高位。
笔者认为,融资杠杆就是一把“双刃剑”,乐观行情下融资能为股市带来更多的资金来源,若行情出现逆转,投资者的亏损加倍放大。这对于资金实力有限的中小投资者而言,将是不堪承受之重。
最后,股市疯涨,将对实体经济更加不利。一方面,所谓委托贷款就是银行充当资金中介把想将余钱出借的公司介绍给其他想贷款的机构,而如果贷款企业都不务正业,把钱都拿去抄股,一旦遭遇股市大幅震荡,就会面临巨亏风险,其潜在的金融风险已不容低估,这也有违设置委托贷款的初衷。
另一方面,股市疯涨,人人都想一夜暴富,各行各业的人都把钱拿去炒股,再也不愿意进行投资,那么中国的实体经济的生态环境将恶化。而上市公司的业绩整体下滑,也会使基本面更不配合股市疯牛行情的上涨。所以股市在疯涨之后,还会以暴跌的方式大落。而管理层更乐见股市出现慢牛行情,这样不仅是股市健康发展,也更有利于促进国内消费和投资。
银监会和证监会台出政策,意在医治A股市场的资金高烧症状。中国股市正面临去杠杆化的过程。这一方面管理层已经开始敲打券商,别把两融杠杆用到极致。另一方面,管理层提高两融门槛,就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为关键的是,A股的疯狂,会让实体经济更加凋蔽,对于目前正处于调整期的中国经济非常不利。所以股市在去杠杆的环境之下,疯牛行情有望得到进一步全面遏制。
信立理财范儿,智赢金梦想!(注册最高就送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