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智慧—简议黑收费站的管理模式


                                                   民间的智慧—简议黑收费站的管理模式

    在我们的神州大地,不乏各类能人巧匠,在各行各业都有这样那样的神话存在。随着改革日渐深入人心,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也日渐大方,不再遮遮掩掩。而随着福布斯财富榜单的宣传,首富们的创富故事也在社会上不断地流传着。

    今天我在这里不分享富翁们白手起家的神话,也不讲他们如何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叱咤风云。我要讲的是在一个很不起起眼的小村庄里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最底层的普通民众,也有着朴素的经济学思想。他们的智慧,绝不逊色于任何一流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

    故事发生在鲁中大地的一个不起眼的农村,这里的农民和其他的农民一样劳作,唯一不同的是,有一条国道从此处经过,而且还有个收费站。

    关于收费站与当地农民的恩恩怨怨,笔者在此无暇述及,这既不是作者的兴趣所在,也不是本文的重点所在,因此不必赘述。但为了后文的叙事流畅,笔者认为有必要简单交代一下相关的背景:该村有一条路与国道并行,可以绕开收费站,村民私设门岗收费,抢了收费站不少生意。但该条道路为该村的主干道,也是该村的中心,有关部门无法堵掉。长话短说,虽然经历了重重考验,最终该村的黑收费站得以保留并与国营收费站并存,按村民们的说法是“相处融洽”,但国营收费站的员工对此却并不认同。

     那么,问题出现了:从未接触过任何经营管理理论及实践训练的村民们,如何经营这个黑收费站呢?而且是如何最有效率地经营,这是经济学上历来探讨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收费所得如何分配?如何分的公平?在此我们不去探讨如何实现所谓的帕累托最优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们只问:怎么分配才能让村民们都满意?也许有人会说,平均分配最公平。

    关于平均的方法,有很多例子证明此法未必公平公正,在此我们不去详细证伪。仅简单说,如果该村有300户家庭,平均之后每户分得某某元,这样村民们就满意了?未必,每户的家庭成员多寡不一,人少的同意,家里人多的就不会同意。

    那么,按人头分又如何呢?同样会遇到上面的麻烦:人多的家庭同意,人少的家庭不同意。

    还有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收费站如何收费?有人笑了,拦住车收啊!我的问题不是这个,我的问题是,以何种模式收费?比较通用的是有专职收费员,例如今天的国营收费站那样。但那是国营的,收费员都是国营员工,而且其工作环境都在重重监督之下,有监控,有票据,还有司机及其他人的监督,更有诸如“缴费不要发票视同行贿,收费不开发票如同贪污”等等此类标语的恫吓,因此其日常运营基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今天我们探讨的是民间的智慧,也即是今天故事里的这家“黑店”的收费模式。

   如果从别处招募收费人员,本村人自然不同意。那好,雇佣本村人收费,问题接着来了:如何做到不会出现中饱私囊的事件出现?按照经济学上人性自私的假设,这一点是无可避免的。那么,监督会有效果吗?答案是肯定的,但这样一来就提高了交易成本,效率就降低了。而且,纵然你监督了收费员,那么又由谁来监督监督者呢?

    收费的时候怎样能实现最大的效率,这是怎么收的问题。接着说分配。既不能按户分,又不能按人头分,那怎么分?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个问题的解决,就体现出了普通农民的智慧,在他们身上,有着朴素的经济学思维,他们很自然的运用了人性自私的理论来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村民的做法是,不另外雇人收费,每户村民值班一天,轮到哪一户,由该户村民负责收费,这一天的收费所得归其所有。

    这个方法的特点有哪些呢?第一,解决了收费的效率问题。收费所得归其所有,这自然就调动了收费的积极性,而且从根本上杜绝了一切漏网之鱼存在的可能。第二,节省了雇人的费用。无论是本村人还是外地人,只要雇人收费,自然就会产生费用。第三,解决了分配的公平问题。谈到公平,很难一概而论。公平二字很难做到,比如说某一天车辆特别少,某一户的收入可能就少;节假日车多,这一天就收的多。这里说的公平,也仅仅是能让村民们原则上同意,基本上满意的公平方案而已。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不得不承认,民间的智慧不容忽视,只要你善于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有趣的经济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