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投资小结:小隐隐于野
今年标普500的收益是14%,我的收益是17.5%,从2009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6年标普500累计收益是160%,我的收益超过了41倍,远远高于标普500。今年我的几个重仓股表现很差,比如自克斯(Zix Co, NASDAQ: ZIXI)和女性健康(Female Health Co, NASDAQ: FHCO),年内大幅下跌,好在短期的交易产生了大概15%的利润,弥补了长期持有的股票的下跌。我在2014年买卖了大概1000次,就象一只勤劳的蜜蜂,每次采得少许花粉,采得多了,到也酿了点蜜。
2009/01~2014/12月度累计收益
2009/01~2014/12月度收益
2009/01~2014/12年度累计收益
我隐居在英格兰乡下,与世无争。这里绿树葱茏空气清新,无雾霾之烦恼;牛羊成群环境安静,无丝竹之乱耳。这个村子名字挺有意思,叫诗论骚(Strensall),诗经论语离骚全占了。村子的北边有一条小河,河的名字也挺有意思,叫佛思河(Foss river)。佛思诗论骚,呵呵,真是隐居的好地方。天气好时,我沿河散步,河水清且涟漪,河面不宽,鱼到是不少,成群结队,大的一尺多长,在水中游来游去甚是得意。我闺女偶尔和我去散步,远远看到鱼就大喊,小鱼小鱼快跑,有人偷窥你隐私了,鱼儿俶尔远逝,躲到岸边的水草里面,“小鱼也有隐私”,闺女和我辩论振振有词,我气急败坏却也无可奈何。
冬日下的佛思河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我看到河里肥硕的鱼,心中满是欣喜,脑子里面顿时浮现出水煮鱼、酸菜鱼、松鼠鱼、清蒸鱼。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我决定买个钓鱼竿,把鱼儿钓起来。听说在英国钓鱼需要执照,入乡随俗,我先上网研究一下钓鱼执照吧。研究了一通后,我就打消了钓鱼的念头。如果有执照,在英国钓鱼大致是这样的:我坐在岸边,看到鱼咬钩了,赶紧起杆,把鱼抓在手里,喃喃地和鱼说几句话,咽一下口水,然后,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再把鱼小心翼翼地放回河中。如果把鱼钓上来又放生,我和姜太公又有什么区别?姜太公隐居钓鱼是为了出名,我对出名没有兴趣,我更热爱钱,因为钱可以带来自由。其实,我们历史上的隐士,比如姜太公、严子陵、诸葛亮、陶渊明、袁世凯,隐居主要是为了出名,修身养性到是其次。
和我一样,在商界,有些公司似乎也不想太出名,只想赚钱,比如说吧,“有道理”公司(Yodlee, NASDAQ: YDLE)。“有道理”是一个大数据云计算公司,为金融行业提供云服务,客户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金融机构,比如美国银行、花旗银行等,二是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比如贝宝(PayPal)等。这些金融巨头利用“有道理”提供的服务,可以让自己的客户,主要是个人和小公司,查询名下所有的金融账户的余额\交易记录\资产负债等,并且可以付款和转账。比如,美国银行和“有道理”合作,推出了财富管理服务,美国银行那些比较富裕的个人,可以在一个统一的窗口,看到自己的证券账户\退休金账户\按揭账户\支票账户\信用卡账户\保险账户的余额和交易记录,这些账户分散于不同的金融机构。对个人而言,可以在一个地方集中管理自己所有的账户,是非常有价值的,国内的同学可能体会更深,比如,如果有招行\农行\建行的三张信用卡,外加中行借记卡\交行住房按揭\华夏证券的股票账户等,就很让人头疼,如果有一个地方可以管理自己所有的账户,就方便多了。“有道理”根据金融机构的最终用户的数量收费,在2014年3季度末,合计有17.4M的最终用户。因为“有道理”不直接面对消费者,所以大部分人没有听说过,就象“有道理”的一个副总裁说的,我们位于大数据的中心,只是人们不知道而已。
当我阅读“有道理”的招股书的时候,看到它提供的服务,心中惊诧不已,这么多的交易数据,“有道理”是从哪里得到的呢?如果一个人的所有金融信息“有道理”都知道,个人的隐私怎么办?我心情复杂地往下看,终于,“有道理”开始说明这些数据从哪里来。“有道理”和大约12,500家金融\零售等企业合作,从这些企业获取数据,其中大约80%的数据是直接连接的,没有通过第三方。这种数据连接似乎是双向的,否则,银行之间的转账就不容易。在介绍自己的竞争优势时,“有道理”说,第一,自己的云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是经过金融机构10多年实践检验的。这很好理解,大银行不会随便使用\更换云服务,尤其是涉及到核心的账户信息。第二,强大的数据获取能力。在我看来,数据获取能力,比技术上的可靠性安全性,设立了更高的门槛。如果在金融行业工作过,就能理解获取数据之难。比如在中国,一个私有公司断然不能从工行\建行\招行\中国移动等收集数据,只有人民银行的征信局利用政府的力量,才能把这些数据汇集起来。更令我难以理解的,提供这些数据的银行等,似乎不向“有道理”收数据费。如果银行是“有道理”的客户,比如美国银行,不收费尚可以理解,但是不明白其他的银行为什么免费提供数据。可能的解释是美国有相关的法规,要求这些机构在某些情况下分享数据,但是这也解释不了“有道理”现在已经把业务扩展到了英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际市场。如果我见到“有道理”的CEO,我就会问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那么多的机构会给你们提供数据呢?提供数据的机构获得了什么好处?第二,有什么因素会导致这些机构对数据收费吗?在招股书中,管理层确实提到了对数据收费的担心,风险之一就是:“如果数据提供方收费,我们将被迫对消费者提价,消费者对我们服务的需求可能随之减少。”但是我相信,如果“有道理”的客户越来越多,数据收费的风险的就大大降低。凭借大数据和可靠性安全性,“有道理”挖掘了一条又深又宽的护城河,也许一个客户的说法最能体现“有道理”的竞争优势:“有道理”是一只800磅的大猩猩,而且是丛林中唯一的一只。如果需要从12,500机构获取数据,新的大猩猩一时半会还真不容易产生。
“有道理”2014年10月上市,在2014第三季度的电话会议中,竟然没有分析师问过任何关于数据收集的问题,我猜这些聪明人可能不理解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而不是他们心知肚明。在“有道理”刚上市的时候,国内有不少的美股投资客在炒它,大家讨论热烈,但是似乎从来没有人搞清楚过它是做什么的,最多是说“有道理”和亚马逊\谷歌的云计算差不多,只是客户集中在金融领域而已。其实二者差别很大,关键是亚马逊\谷歌没有数据。我浏览了一下相关的评论\文章,国内的投资客也从来没有人提及数据的问题。如果我们国内的投资客和华尔街的分析师见解差不多,我觉得他们战胜华尔街就颇为困难。
不知怎的,研究完“有道理”,我忽然想起了小说《1984》,无所不在的电幕、法力无边的老大哥和唯我独尊的真理部(Ministry of Truth,多么霸道的名字),在那种环境下,没有任何人有隐私(老大哥在看着你!),“小隐隐于野”“乘桴浮于海”皆不可能。苹果公司迄今为止最著名的广告,也叫《1984》,最后的一句就是,“愿1984永不到来”。苹果广告的创意者也许没有意识到,我们中国早就体验过1984,那是老舍\傅雷自杀的年代,这些中华民族的精英,连“小隐隐于野”都不可得,受尽凌辱,只有自戕,人世间的悲剧,莫过如此。自作孽不可活,那些电幕\老大哥\真理部的始作俑者,刘少奇\林彪,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是不是想起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老话,想起“乘桴浮于海”的张国焘。被自己亲手制造的怪物吞噬,人世间的悲剧,何以至斯?
一天我又到河边散步,昨夜冬雨骤,河水猛涨,看不到鱼了。也许我闺女说得对,鱼也有隐私。我想鱼既能自由地游泳,又能自在地隐居,一定很快乐,不过,字非鱼,安知鱼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