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有多元多样的文化资源;有大乘佛教的资源,有道家道教的资源,有民间宗教的资源,还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各个方面的资源,许多比儒家的资源更为丰富。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儒家也有它的资源,那么儒家所拥有的是哪一种类型的资源呢?我认为儒家资源中,有一种是能够为塑造公众智识分子提供养分的资源。这种资源,特别是面对现在世界各地,不止是发展中国家,也包括进入后工业社会,甚至后现代社会的先进国家,都碰到的大困境而言,确有一新耳目的价值。先让我们谈谈所谓从后工业社会到前工业社会都面临的困境究竟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两股思潮同时出现,它们之间有矛盾和冲突,但我们又不能不兼顾。一股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另一股就是地域化或本土化(localization)。这两股潮流造成各种漩涡。全球化,我们太熟悉了。新加坡就是全球化的重要的典范,不管从高科技、信息网络、旅游、金融,乃至传染病,都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全球化的典范。生态环境当然更不在话下。但是对于根源性的问题,就是localization,我们的关注不够,了解不够全面,常常把地域化当成阻碍全球化的障碍物,譬如说传统的枷锁,封建的积习等,甚至有人以为一定要把根源性消除才可能实现现代化。我认为这种思维是很危险的,不仅不够全面,而且太偏激。这种心态对开发和发展传统文化资源极不利。所谓根源性绝非虚无飘渺的文化因素,而是在生命文化中塑造日常生活经验的具体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