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邮政员工民歌民谣大联展


 

第三届中国邮政员工民歌民谣大联展

(2014年8月25日) 

强国锐评博客圈(博客联盟)文艺部、中国邮政舆情改革群2014年举行第三届中国邮政员工民歌民谣征集活动,下为征集到的部分中国邮政员工民歌民谣:

邮 政 民 歌 民 谣

1

亲爱的 慢慢飞
小心前面的种子和化肥
亲爱的你张张嘴
宁夏红酒会让你沉醉
亲爱的你跟我飞
带上各类报纸去看小溪水
亲爱的来跳个舞
邮政的职工不会有天黑
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
今生和邮政永相随
追逐你一生
辜负我千回
不辜负我的真情你的黑
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
今生和邮政永相随
等到秋风尽贺卡落成堆
月饼发了霉
只要你交钱不卖也无所谓
能陪你一起过期也无悔

2

莫向亲朋诉苦怨,如今邮政不堪言;
十载青春如灰烬,仰头强忍鼻中酸;
劝君且把杯儿端,壶中别有日月圆;
无尽烦恼放一边,月饼伴酒醉百年。
来世莫做邮政鬼,窝囊人世走一遍。

3

拿着飞机送月饼,
骑着单车去送信,
坐着丰田去检查。
花着贷款说扭亏。
骗着总理说党好,
对着职工说下岗。

4

天苍苍,野茫茫
邮政职工真凄凉
卖手机,卖农药
种子化肥加放号
洗衣粉,猪饲料
储蓄保险天天要
亲朋好友忙揽储
任务不完工资补

5

苦不苦为了任务泪飞舞!
累不累为了存款心操碎!
烦不烦大量白酒卖不完!
顺不顺累死累活没人问!

6

俺是投递员,风雨里转圈,里外都受气,没人正眼看,
报刊任务重,到处赔笑脸,要是没完成,自己来掏钱,
领导拿奖金,回扣全搞掂,吃喝嫖赌抽,还得去游览,
钱从哪里来,职工血汗钱,老天你不公,他们乘飞机,
咋不掉下天,他们坐火车,咋不埋进山,他们开汽车,
咋不见车翻,老天睁睁眼,可怜可怜俺,不求发大财,
只盼见晴天。

7

中国邮政十大怪
邮政邮政一大怪,邮局信件没几袋,挂着羊头卖狗肉,打着邮旗乱胡来。
邮政邮政二大怪,业务种类没边沿,虽说品种邮法定,什么领域也敢迈。
邮政邮政三大怪,不管服务管收钱,本应质量求效益,却好一切向前看。
邮政邮政四大怪,任务如毛多奇怪,分拣要卖万斤种,营业要售千明片。
邮政邮政五大怪,三六九等分好赖,局长过着神仙日,一线工人度日难。
邮政邮政六大怪,基层工人待遇坏,任务年年难完成,工资低于最低线。
邮政邮政七大怪,工人没有星期天,群众个个是天工,假期有病没有钱。
邮政邮政八大怪,驴脸狗叫人疯癫,全局经营玉米种,三元买来二元卖。
邮政邮政九大怪,三皮精神放光彩,硬着头皮磨嘴皮,不要脸皮算人才。
邮政邮政十大怪,官吹牛来民付款,年年都称收入好,就是不见奖金来。

8

昔有恶霸周扒皮,今有邮政局;
天天开会学鸡叫,催着搞营销;
领导常常醉酒楼,吃喝嫖赌抽;
公款旅游跑不够,贪污几时休;
员工任务累弯腰,吃穿还犯愁;
可怜一年忙到头,泪往肚里流;
盼望纪检公安局,快来邮政局;
蛀虫硕鼠全抓去,还我干净地。

9

奖金粒可数。 
两口在邮局, 
白菜伙水煮。 
下班卖邮册, 
做梦都揽储。 
全家小屋挤, 
畜生有车补。 
孩子要上学, 
还要养父母。 
可怜绿衣人, 
谁怜职工苦。

10

邮政职工的泪
一年盼来十三香
两瓶老醋把心酸
一袋味精没滋味
酱油精盐真TM咸
报刊任务真是重
邮政储蓄整不完
手机币折无人问
辛辛苦苦又白干
领导没事瞎扯蛋
拿着职工就开涮
一年奖金都没有
人人成了光棍汉

11

 中秋本应乐呵呵,
 邮政职工苦恼多,
 本来月圆人更圆,
 思乡月饼让人烦,
 一盒月饼不稀奇,
 几十几百价不低,
 若是好吃又畅销,
 自己吃了也兴高,
 奈何质次价又高,
 八成员工自掏包,
 节日本应乐轻松,
 假日营销觉难成,
 三更半夜睡不着,
 上网聊聊月饼销,
 虚假新闻马上到,
 邮政月饼传捷报,
 各地邮政皆畅销,
 今年销售创新高,
 不实虚假之报道,
 掺杂多少肥皂泡?
 试问高层之领导,
 是否只为屋藏娇,
 没事基层跑一跑,
 不要居高太官僚,
 回扣少吃也能饱,
 看看灾民咋过着?
 急功近利不要搞,
 舍本逐末是短效,
 看似利润多么高,
 劳民伤财成本抛。

从民谣笑话顺口溜看社情民意

■ 民谣是民间流行的、曲折表达民间的思想、感情、情绪、心声,嬉笑怒骂,但却引入思考。顺口溜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它来自民间,又在民间广为流传,用词精当,易于上口,悦耳响亮,好念好记,幽默诙谐,生动形象,传播快捷,主要讽刺社会上的诸多不良现象,多与时事有关,在褒贬意义上有鲜明的倾向性。民谣笑话顺口溜是中国百姓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人们再也不用担心因为一句话而遭受打击迫害。它折射出百姓人心的向背,是社情民意的重要信号。

■ 对那些反映民生问题的顺口溜,代表委员和政府官员不仅应该留意它、重视它,用它来“观风俗,知得失”,更要对它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解决。只有矛盾和问题解决得彻底、解决得精彩,真正做到让老百姓满意,流传民间的顺口溜才会在少一些埋怨、少一些讽刺、少一些哀叹的同时,多一些理解、多一些赞扬、多一些欢歌笑语。

■ 顺口溜是百姓的“公开奏章”。

■ 朱新峰:看了杨志福委员的含泪发言,引述采自民间的顺口溜向总理反映问题的报道,内心里很是感动同时又有几分不安。这样的顺口溜很久就有了,也许是搞农村工作的,至少八九年前就已经很普遍了,而且报刊杂志上也都出现过,大家并不陌生。这已经成为了许多地方的潜规则,可以讲很多方面都有。希望以后只要顺口溜一出现,就能引起两会代表的注意,并去进行必要的调研,及时提到两会上予以讨论,而不是过了八九年才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