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知命邵康节


乐天知命邵康节
 
陈敏昭
 
(三门峡行政学院 472000)
 
我想您一定读过这首简单而有趣的五绝《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它的作者就是宋代乐天知命、常以诗言志、以园林景色、醇酒茗茶自娱平生的高人邵雍邵尧夫。邵雍(1011-1077),字尧夫,死后谥号“康节”。其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小时候随父迁居共城(今河南辉县),后定居洛阳。如果你喜欢易学,一定知道这个人是象数派易学代表人物;如果你居住在洛阳,一定知道洛河天津桥南的“安乐窝”,那是他当年的“十二别墅”之一。
邵雍年少时颇有雄才大志,性格慷慨激扬,立志博取功名。喜读书,勤奋,认真,刻苦。冬不向火,夏不打扇,寐不卧床,夜不枕席,勤奋苦读。后来有感于古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开始越过黄河、汾河、徒步跋涉江淮、汉江平原,考察了齐、鲁、宋、郑等遗址,花费了好长时间了解各地风土人情。后幡然醒悟,归家后感叹道:“道就在这啊!”从此不再出去。
当时北宋进士、大学问家李之才(字挺之)担任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于是亲自造访他的家。问邵雍说:“你知道万物中的道理和性质、性命的学说吗?”邵雍回答道:“如果我有幸的话,愿意接受先生的教育。”邵雍就这样拜李挺之为师,学习了《河图》、《洛书》,伏羲氏八卦六十四图像等。
邵雍成年后移居洛阳。初到洛阳的时候,非常贫寒,所居住的房屋四面是用蓬草做成的,不能挡风避雨。邵雍打柴为生,自己烧火做饭赡养父母。虽然总是很穷苦,也没有什么积蓄,但是他安然自得、其乐融融的样子让周围的人不能理解。到了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按照礼数倾其所有安葬了母亲,又成为一贫如洗的人。曾经担任过宰相的富弼、做过高官的大学问家司马光、曾经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的吕公著(字晦叔)等贤人先后退居洛阳,他们敬重邵雍的儒雅高深的学问,为了能经常在一起交流学问,就集资为邵雍在洛阳市郊置办了宅院。邵雍依据时节耕种收获,衣食自足。他为自己的宅院起名叫“安乐窝”,给自己起个道号叫“安乐先生”。 邵雍平时早早起床焚香安适地坐着思考问题,到吃晚饭时总要喝三、四杯酒,微醉就不再喝了,常常不至于大醉,兴起的时候就自己吟咏作诗。春秋农闲时节,邵雍常出入城乡游历,风雨天一般不出门,出去就乘着小车,用一个人挽着,随意所行。当官的人家听到他那独特熟悉的车音,争相欢迎等候,连小孩子、老夫人和那些仆人、衙役们都会高兴的说“我家先生来到了。”不再直呼他的姓名字号,有时候留下连宿两夜才离开。有好事者在洛阳周边建有别致的小屋,如同是邵雍的居所,以方便他到来时居住。名字叫“行窝”,这样的行窝在洛阳郊外共有十二处,人称邵雍“十二别墅”,其实仅仅是安贫乐道者遮风避雨的草庐而已。元人张养浩《新水令·辞官》套曲云:“有花有酒有行窝,无烦无恼无灾祸。”清人黄遵宪《人境庐之邻有屋数间》诗云:“半世浮槎梦里过,归来随地觅行窝。”邵雍有诗云:“夏居长生洞,冬居安乐窝,莺花供放适,风月助吟哦,窃料人间乐,无如吾最多。”邵雍的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邵雍另有诗云:“洛人好种花,唯我好种竹。所好虽不同,其心亦自足。花止十日红,竹能经岁绿。俱沾雨露恩,独无霜雪辱。”他追求的是一种清风癯骨的风范和人格。
邵雍有句云:“满目云山俱是乐,一毫荣辱不须惊”。用元代马致远散曲《秋思》中的词讲:“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人一旦解脱了名利的羁绊,便跳出了世俗尘网,不再汲汲于富贵,也不再戚戚于贫贱。便会消除许多私心杂念,抑制膨胀的物欲,获得心灵的安宁与平静,从而参透宇宙人生之理,成为心胸开阔、事理通达、世事洞明之人。
司马光像对待兄弟一样对待邵雍。他们二人的纯正品行为四周乡里所仰慕。父亲训斥儿子、哥哥告戒弟弟都会说:“不要做不好的事情,恐怕司马光、邵雍先生知道的。”官员、读书人经过洛阳,有的不去官府,也必到邵雍处拜望。邵雍与人交谈,喜欢说人家的长处而不谈人家的缺陷。有向他请教的,他总是尽力的解答,从不用教训的口气说话。待人不分贵贱和年纪大小,一样诚恳的接待。所以,贤良的人喜欢他的德行,不贤良的人也佩服他的感化力。一时间洛阳人才特盛行,忠厚之风传遍天下。
熙宁年间(1068-1077)王安石推行新法,官吏都无法推行,有的辞官而去。邵雍先生的门生、老朋友居住在州县的,都留下书信来拜访邵雍,邵雍说:“现在正是有才德的人应该尽力的时候,新法固然严厉,然而你们执行的时候能放宽一点,那么百姓就得到一点好处。辞官有什么好处呢?”
嘉佑年间皇帝下诏书寻找隐士,洛阳留守王拱辰推荐邵雍应诏。封他做监主簿(从八品,相当于秘书或书记官),又推举隐士,做颍州团练推官,邵雍再三推辞,不得已而接受官职,可是他又称身体有病不去上任。熙宁十年,邵雍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葬于洛阳城南约三十五公里的伊川县平等乡西村西边的紫荆山中,墓地东临伊水,西依紫荆山。周围群峰拱围,草木茂盛,墓地境域偏僻静幽,确实为风水宝地,安乐佳城。墓地山门有石刻对联,上联“删后无诗啸月嘲风留青壤”,下联“画前有易蹑根探窟见先天”,山门上方有石刻匾额,楷书“邵夫子墓”。
 
2014年7月8日星期二,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