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简史(四)


“它跟苹果唱片有什么关系吗?”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开始不同意乔布斯的想法:给公司起“苹果”这个名字。因为甲壳虫乐队所在的唱片公司叫“英国苹果”,他们拥有这个名字的商标权。

 

乔布斯说管它呢?用了再说。

 

后来,198111月,英国苹果唱片公司果真找上门来算账,不过此时乔布斯的苹果公司羽翼已丰。于是,双方坐下来协商,达成了一个秘密协议,对各自商标使用范围进行了划分。为此,乔布斯的苹果公司还给了对方8万美元,获得了在全球电脑上使用苹果名称的权利。

 

这就是很多山寨公司的通用生存之道,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生存下来再说:如果公司自生自灭,那当然就不会有那些握有专利和商标权的大公司找上门来了;如果公司做大了,反正有财力了,那就破点财吧,或者干脆自己收购一些专利,反击对方。你别说深圳才有山寨公司,告诉你在硅谷,这些大公司都是这么发展起来的,包括谷歌,当年就山寨人家GoTo公司的搜索技术,差点上不了市,后来被风投摆平了这件事。此为后话,我准备在《山寨简史》后面章节介绍此事,如果读者们对前面章节感兴趣的话,我后面也会写到这个故事。

 

回过头来说苹果公司。

 

看看,苹果公司连名字都是山寨别人的。山寨作大了,就少有人还想得起那个英国苹果唱片公司了。只有人为乔布斯的苹果公司脸上贴金,把它捧成高大上的公司。

 

至于说一个熟透了的金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中了乔布斯,给他以研发个人电脑的灵感的说法更是瞎掰,看官不信,且让我从头到来。

 

一句话,乔布斯创造的苹果公司骨子里充满了黑客基因和山寨精神。

 

乔布斯首个山寨作品:蓝盒子

 

“老实点!举起手来!”

 

一名警察冲进公用电话亭,正在用蓝盒子尝试打“免费”电话的青年乔布斯吓得浑身哆嗦起来。由于他没穿外套,于是把蓝盒子偷偷塞给了沃兹。

 

警察发现了这一举动,于是命令他们靠墙叉开腿站立,然后掏出了这个玩意儿。“这是什么?”警察厉声问道。沃兹“狡猾”地说那是一个电子音乐合成器。

 

看着他们留有长发的另类打扮,警察怀疑他们是在做毒品交易,于是把周边的草丛搜了个遍,当然是一无所获。最后,警察看着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乔布斯,心生怜意,掏钱给他买了件外套,放他们走人。

 

这是1971年年底的一幕,当时乔布斯和沃兹正在首次试验自己的山寨作品、可“免费”打电话的蓝盒子。有人说这个作品起源于IT史上著名黑客、绰号“嘎吱船长”的约翰·德雷普。

 

虽然被警察逮着一次,但乔布斯和沃兹继续完善这种电子小设备,以便钻电话公司的漏洞无偿打电话。 他们用蓝盒子给许多人打过电话,沃兹曾冒充尼克松总统的代表亨利·基辛格给教皇打电话。后来有人说,沃兹打给教皇是想忏悔。

 

也许乔布斯更需要忏悔,因为他不仅仅是想自己免费打电话,还想生产这种蓝盒子,销售牟利。沃兹在自己的回忆录《我是沃兹》中承认,“我其实在纵容和帮助犯罪。”

 

怎么销售这种非法的玩意呢?不能公开卖,那怎么找到顾客呢?

 

他们采取在男生公寓逐一敲门,然后随便问个名字,譬如“约翰在吗?”对方会问哪个约翰?乔布斯会说就是那个能免费打电话的人,然后扯几句。如果对方对此表示出兴趣,沃兹就会拿出一个来演示。等对方有购买意向时,他们就会另外约时间送货上门。

 

乔布斯在这件事上显露出独特的营销天赋,采用集成电路的蓝盒子成本每个约为40美元,售价为150美元,他们每卖出一个,就附上一张手写卡片“全世界掌握在你手中”,这个就算是产品的保修卡了。由于是非法买卖,乔布斯用了化名奥夫·托巴克,沃兹化名为伯克利·布鲁。沃兹对此有些隐忧,怕被逮住坐监,而年轻的乔布斯则乐此不疲,直到有一天一支黑洞洞的枪口顶住了他的胸膛。

 

当时,乔布斯和沃兹在一家匹萨店用餐,顺便向三位食客推荐了蓝盒子,他们很感兴趣,但表示没钱卖。当乔布斯启动车子准备离去时,他们突然围了上来,掏出枪来,逼着他交出了身上的蓝盒子。乔布斯回忆当时他想过许多种逃跑方法,但任何一种方法都可能引发对方开枪,于是只好把蓝盒子交了出去。经此一事,乔布斯与沃兹金盆洗手。

 

乔布斯后来回忆蓝盒子一事对自己的影响时说,“这是一趟令人难以置信的课。我想,如果没有‘蓝盒子’,就绝对不会有苹果电脑的产生。”

 

沃兹则为自己洗白:“我偶然间获悉了某个天大的秘密。我用来检验,看以后能走多远;这只不过是因为还没有普通人愿意冒险尝试此事,而不是为了减少我电话费用单上的数据。”

 

那么,苹果电脑的创意来自何处呢?那可不是乔布斯脑海中一闪念而形成的,其创意来源有三个,而且多与沃兹有关。

 

苹果电脑创意来自何处?

 

《山寨简史》第二回书说过,沃兹念大学时,和别的男生卧室墙壁上挂满女明星照不同的是, 他在墙壁上贴着小型机时代著名的山寨公司通用数据公司的诺瓦小型机海报。他说自己被它的魅力所吸引:“当时好像还没有一台别的什么电脑能摆在书桌上。”

 

沃兹仔细考察诺瓦小型机的内部构造,并写信给通用数据公司,要求获得更多的资讯。对方慷慨地给他寄来了长达几百页的内部文件,这让沃兹受益匪浅。

 

参照诺瓦小型机的原理,沃兹忍着蚊虫的叮咬,在车库中开发出了一种自制“电脑”,他参考自己所喝的一种饮料名称,将它命名为“奶油苏打电脑”。他的妈妈打电话给《圣何塞信使报》,让他们的记者来看看儿子造的玩意儿。记者还真来了,并拍了一些照片,不幸的是采访中间,“电脑”冒烟了。沃兹妈妈期盼儿子成为媒体赞誉的“天才少年”之梦想暂时破裂。当时,念高中的乔布斯也在现场,他很看好这个“电脑”创意,认为“电脑可以或将要可以,小到能够放到在小的房间里。”

 

沃兹开发个人电脑的第二个创意来源是《山寨简史》第三回中提到的牛郎星电脑。

 

197535日,在《大众电子》发布了牛郎星数月后,对计算机发展史做出重要推进作用的史蒂夫计算机俱乐部,举办了一次车库聚会,会议重点是讨论牛郎星8800和它采用的英特尔8080微处理器,沃兹被邀请赴会。起初,他不想去,但最终还是勉强去了。他说:“这一决定改变了我的一生。那晚变成了我今生最重要的夜晚之一。”

 

当时是个冷天,门外稀稀拉拉地下着小雨,但这种寒意没有影响到室内热烈的气氛,大家讨论的重点就是牛郎星。“仿佛我一生中就在等这一时刻的来临,”沃兹后来回忆道,“噢,我终于能制造自己的电脑了,终于能拥有一台电脑并用余生去设计它,让它做到我想要的事情。”

 

“记得当时我盯着那台牛郎星看了半天”,牛郎星电脑的原理给了沃兹最重要的启迪。

 

罗伯特·克林利在他的著作《偶然帝国》一书中这样评价和乔布斯一起创业的沃兹:“沃兹称得上是苹果公司首席雇员。因为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沃兹就是苹果电脑。”在苹果公司发展初期,沃兹在公司里的作用很重要,在苹果公司的正式花名册上,沃兹是1号,而乔布斯仍是2号。作者暗示了乔布斯“窃取”创业伙伴的荣誉,其实这一幕在乔布斯的职业生涯中多次发生,后面我们还会讲到。

 

我们从水泊梁山的故事中多次看到类似的桥段,其中最著名的是晁盖火并原寨主王伦。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硅谷山寨公司当然也有内部倾轧啊,只是不夺命而已。

 

不过,苹果公司毕竟是乔布斯和沃兹联合创立的,乔布斯当然有贡献。苹果电脑的第三个创意来源应该是乔布斯生平第一次正式打工的雅达利公司——一个著名的、充满了山寨气息的游戏机厂商。

 

山寨公司中的另类

 

197212月,乔布斯仅在里德学院上了一学期的课,便正式退学。随后,回到家中的他想出去云游四方,但囊中羞涩。这一天,他翻阅《圣何塞水星报》,在60多页的广告中,雅达利公司的一则招聘广告吸引了他的目光,上面写着:“在享乐中赚钱”。乔布斯心说这正合己意,于是上门求职。

 

结果,雅达利公司的人事主管这样对公司技术主管奥尔康说:“一个非常奇怪的家伙来到公司,他说他不会走,除非我们雇佣他。我看,我们或者把他交给警察,或者只能雇佣他了。”这个当时穿一身旧衣服、嬉皮士打扮的人就是乔布斯。

 

雅达利公司是由毕业于盐湖城犹他大学工程系的诺兰·布什内尔创立的。 有媒体还这样评价:“他的性格就像十几岁的孩子,好玩,随便,似乎是一个少年化装成了中年人。”

 

布什内尔在一个废弃的溜冰场中上马了第一条简易的游戏机生产线,由于当时没有现成的显示器,他便从另一家公司买来一些电视机,去掉塑料机壳和多余部件后来代用。随后美国大量的酒吧、娱乐场所和大学俱乐部,终日响着雅达利游戏机的“乒乒乓乓”声音。

 

率性的布什内尔对雅达利的管理透着一种随意和散漫。据史料记载,这家公司在员工聚会时,除了提供大量的啤酒外,还有大麻。布什内尔直言不讳地说,他认为毒品和酒精可以刺激创造性思维。

 

雅达利生产线上的装配工由摩托飞车族、嬉皮士、退学学生和各种奇形怪状的人组成,雇这样的人有一个好处,就是只需支付很低的薪酬。有媒体形容雅达利生产车间就像街头酒吧,装配工人衣衫不整,长发披肩,经常饮酒作乐。有时,有重要客户来参观厂房,布什内尔就让形象太另类的工人躲进大纸箱里。雅达利公司一度被称作硅谷的“怪人和疯子的乐园”。

 

雅达利的财务也极其混乱,一款游戏以接近于白送的价格卖了3个月后,会计才发现它的售价连弥补成本都不够。布什内尔自己承认“我们定的合同漏洞百出。”

 

雅达利员工罗恩·韦恩说:“在雅达利工作就像抓着橡胶方向盘开车,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

 

哦,山寨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啊!

 

布什内尔的管理风格对年轻的乔布斯影响很大,乔布斯后来的第一段苹果职业生涯就闪回着雅达利山寨企业文化的影子。

 

这说的是文化,最关键的是创意来源。别着急,马上讲到。

 

当时,乔布斯与其他员工很不合群,对别人的反感和敌意视若无睹。他的技术主管奥尔康虽然也很赏识他,但不想因他影响团队的工作氛围,于是调整了工作排班表,让他只在晚上上班。

 

乔布斯的沃兹此时在惠普公司计算器部门工作,年轻的他也非常爱玩游戏。乔布斯上夜班时,就让沃兹偷偷地溜进来,免费地玩雅达利的游戏。做为对朋友的回报,沃兹会帮助乔布斯解决一些的技术上的难题。

 

有一天,乔布斯接下了公司一件活,设计一款名叫《突出重围》的硬件游戏机。他找到沃兹来帮助设计,这是一个工程师要花费数月完成的项目。不知道是乔布斯以前耽误了进度,还是雅达利散漫的工期安排所致。总之,乔布斯告诉跃跃欲试的沃兹:“好吧,但有期限要求,必须在4天内完成。”

 

沃兹觉得这很疯狂,但还是应承下来。

 

沃兹画出草图,开始设计工作,乔布斯在旁边打下手。他们花了四天四夜来完成任务,中间基本上没睡过,产品完成时,两人都患上单核白血球增多症。最后,游戏机用了45个零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乔布斯曾无意间告诉沃兹,雅达利计划将英特尔的微处理器用到游戏机上,沃兹后来回忆说,这对他后来构思个人电脑的设想产生了电花火石般的影响。

 

197631日,沃兹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个人电脑设计蓝图,这就是Apple I号雏形。沃兹找到了乔布斯,希望他向布什内尔举荐一下。多年以后,布什内尔曾回忆这个可能改变历史的时刻:“那一天,乔布斯跑来对我说,他有一种能创造1000万美元利润的产品要推荐给我,我当时回答他:‘噢,那我就成了亿万富翁,哪有这种便宜事?’现在想起来,雅达利公司的确放弃了大大超过1000万的买卖。然而在1976年,谁能料到PC会演成今天这种大气候呢?”

 

当时,雅达利正从一个边缘的山寨公司成长为的游戏机领域的大腕,它才没心思生产这当时看起来低档的PC呢!

 

所以还是那句话,创新往往是边缘式创新,要靠光脚的山寨小子来推动。

 

不久,乔布斯离开雅达利,并说服沃兹从惠普辞职创业,为了筹集资金,乔布斯以1500美元的价格卖了他的红白色大众汽车,而沃兹则以250美元的价格卖掉了自己心爱的可编程计算器,随后苹果公司诞生。

 

苹果公司从此就走上了高大上的发展之路,没那么简单,它的山寨故事继续在进行。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