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千古帝乡”,刘先明再建议襄阳政府网改一“出”大错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14年7月10日
自从看到襄阳高调喊出了“千古帝乡”的文化理念或口号,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于6月21日——7月7日撰写、发布了以下文章:
1、“千古帝乡,智慧襄阳”不适宜作襄阳的旅游口号(2014年6月21日)
2、刘先明建议襄阳旅游口号:千古隆中对,今世襄阳新(2014年6月22日)
3、建议襄阳尽快叫停“千古帝乡”文化理念的传播(2014年6月23日)
4、襄阳的“千古帝乡”能喊多久?(2014年7月3日)
5、宣传襄阳“千古帝乡 智慧襄阳”的两小缺憾(2014年7月3日)
6、襄阳竟把“阴阳图中的鱼眼”当成喊“帝乡”的理由(2014年7月4日)
7、刘先明看襄阳推出的“千古帝乡”这“一瓶水”(2014年7月4日)
8、刘先明就“毛主席对刘秀推崇备至”一说与襄阳官方商榷(2014年7月7日)
7月7日晚,再看中国襄阳政府网上的《千古帝乡智慧襄阳 襄阳城市品牌新闻发布会》的实录报道时,本人7月3日在《宣传襄阳“千古帝乡智慧襄阳”的两小缺憾》一文里所指的一张照片,已经换成含“千”的照片了。
7月8日,《武汉大学副主任张兴杰浅议湖北襄阳城市品牌主张》在相关网媒发表,对于武汉大学现代品牌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兴杰在《话说襄阳是“帝乡”——浅议湖北襄阳城市品牌主张》一文的相关说法,本人7月9日撰写、发布了《刘先明就“千古帝乡”与武大副主任张兴杰商榷》。
7月9日,中国襄阳政府网发表了署名为陈栋的《“千古帝乡智慧襄阳”的管理学解读》一文,现就陈栋在文中的两个说法,与其讨论。
一、关于刘秀出生地的问题:
陈栋在文中说“出生于襄阳枣阳的刘秀”。
我建议陈栋看看汉江网转发襄樊日报的《汉光武帝刘秀与枣阳》一文,该文中有以下描述:
据史料记载,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刘秀出生在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
公元25年,刘秀称帝,重建汉政权,史称东汉。
刘秀平定天下后,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利国利民、富国强兵的政策和措施,使国家走上了“中兴”之路。日理万机之际,他还念念不忘家乡、情系故土。据史籍记载,刘秀在位32年,先后5次回到故乡枣阳。在枣阳,刘秀多次进行祭祖并看望、款待族人、乡亲,表达眷念之情。
刘秀不仅眷念照顾故乡枣阳,而且对其出生地、幼时生长地也都寄予深情。据史料记载,刘秀对其出生地济阳县,先后三次诏令免除全县徭役8年;对幼时生长地南顿县,先后两次诏令免除全县田租2年、徭役1年。
二、关于刘秀与襄阳的关系问题:
陈栋在文中写道:
知人善任是一个优秀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正是因为知人善任,刘秀成就了一代伟业。据史料记载,刘秀手下有一名大将叫贾复,他的长处是作战勇敢,短处是容易轻敌。
陈栋提到“贾复”,这很好。
那么,就一请陈栋看看毛主席写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新华社郑州五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二请陈栋看看百度百科对贾复的介绍:
贾复(9年-55年),字君文,汉族,南阳冠军(今河南省邓县西北)人,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三位。
三请陈栋看看腾讯网上转发的《刘秀手下第一猛将贾复:作战勇猛始终受礼遇》一文,该文的开头写道:
南阳人贾复年轻时很好学,尤其擅长《尚书》,见解很独特。
看完后,请陈栋思考一个问题:
既然襄阳喊出和推出“千古帝乡”的文化理念,又是以刘秀为代表和“旗帜”的,那么,为什么“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而不是多出生于襄阳一带。
7月7日,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的仪式上,习近平讲: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
连刘秀的出生地这一个与“帝乡”有直接关系的重要史实都能被张冠李戴,陈栋还能解读好“千古帝乡 智慧襄阳”吗?难道陈栋能改变刘秀出生地的历史和事实吗?
建议中国襄阳政府网赶紧更改《“千古帝乡 智慧襄阳”的管理学解读》一文中不符合历史和事实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