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反腐”也是贪官的一项工作
文/孙玉良
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比其他贪官更能引起网民注意的是,万庆良在“反腐”宣传前线成绩斐然,有著名的“万氏反腐语录”问世,且一直将这项工作进行到被捕的前一天,还发明了最新语录体“自我批评要‘怕不辣’、相互批评要‘不怕辣’”。
本身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贪官,却一直奋斗在“反腐”宣传前线上,原因为何?经过仔细分析,孙玉良认为原因有三:
一、人的虚伪性使然,所谓“满口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虚伪性是中国人的劣根性之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嘴里一套,实际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虚伪,成为这些人的人格之一,多年侵淫渗透到基因之中。说假话成为习惯,成为一种惯性,说真话反而不正常。
二、“反腐”是中央部署的工作内容之一,做为官员,岂敢违抗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因此,这些官员,身上必须有“演员”的特质,登上舞台,仿佛自己就是“青天”,暂时忘了自己贪官的本色。进入角色之中,慷慨激昂,铿锵有力,演得到位,也是做官的“能力”之一。做官如同做演员,你不能要求一个演员在戏中是正义的化身,在生活中也是那样。那不过是表演罢了,生活中很有可能,反面才是他喜爱的角色。
三、“反腐”是政治的需要,贪污是生活的需要。对于万庆良式的官员来说,“反腐”是政治的需要,你要积积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顺应民心民意,才会成为一个受上级信任、受老百姓拥护的好官;但同时,贪污对他们来说,又是生活的需要,他们毕竟不是“圣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不贪不占,不足以维持他在生活中比他人更多的交往需要和享受欲求。
四、圈子里的“潜规则”使然。在周围的“大环境”里,其实人人如此,不贪不占反而是个“另类”。每个人对于他人的行为,其实是心知肚明。所谓赶哪个集,服哪个斗,进入了这个圈子,就要服从这个圈子的规则。一边吃着拿着享用着,一为喊着这样做很不好很不好,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便是“规则”。贪官们其实也挺“难”的,有些情非得已,不得已而为之,但既然进入了这个圈子,也就勉为其难了。为啥越腐越生,边腐边生,他们比谁都明白。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上面出现一个“大老虎”,底下没有一串“小老虎”和“苍蝇”才是咄咄怪事。上面都是清廉的,以身作则,下面却贪腐成风,你信吗?贪腐在官场成了“风气”,“反腐”便成了“打压异己”的一种手段。你可以说他是“贼喊捉贼”,但他大权在握,就捉你你又能怎的?除非碰到周建华似的“贪官英雄”,“小老虎”与“大老虎”落得个“同归于尽”。
综上所述,你就会理解官员们为什么会是一个抑郁病高发群体,因为活在这个群体里,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共产党人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修养熏陶,却干的是贪污腐败害国害民的腌臜事,怕着“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报应到来,能不人格分裂吗?他们享受着物质带来的荣光,心中却有着恐惧带来的煎熬。于是有人被抓了心中反而坦然,有的跳楼了、上吊了、服毒了才能得到解脱。不要笑他们,他们之所以“抑郁”,之所以“坦然”,之所以自杀,是因为在潜意识里,他们并没有坏到底,还有一丝良心未泯,也想成为“好人”,只有到最后的时刻,他们才鼓起勇气,开始灵魂的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