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美的规划设计源自最深切的关怀
王瑞嵚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格伦女士(以下简称格伦)有专于医院建筑总体规划设计多年,不仅有自己独特规划和设计理念,更对医院建筑情有独钟。通过此期采访,我们让其自身风采与设计成功作品立体地呈现出来,期望给相关同行们一些启示。
记者初见到格伦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她说话爽快、简洁,很有逻辑性,谈起医院建筑设计来头头是道,显示出她对医院建筑深入的独特研究。再次见到她,是在位于北京紫竹院竹林深处,被高大香椿树和柿子树掩映的一处小四合院里,这里就是格伦医院建筑规划设计工作室的所在地。在古色古香会客室里,格伦和记者侃侃而谈,诉说起儿时的梦想,她眼里满怀着对过去的怀念;谈到自己的事业及其独特的规划、设计理念时,格伦则表现出极强的自信。而在谈到当前很多医院改扩建存在的问题时,她情绪激动,多次挥动手臂,一再表示:“我很痛心,有些医院建筑存在的问题眼睁睁看着,却不能亲自去指导他们改进,这就象一个大夫看着孩子在河那边生病,自己却无舟可渡,不能施救。”
1 经历——从大草原走进医学建筑圣殿
格伦出生在内蒙古海拉尔市,她始终认为选择医学建筑设计师职业是一种缘分。她原本想过当医生,但高考报名时,姐姐提议报建筑学专业,理由是学建筑的,可以全国各地游走。格伦从小喜欢跟着大人到处游逛,于是就选择了建筑系。毕业后,格伦选择了医学建筑,师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智益春教授 。
1.1求学海外
1996年,比利时鲁汶大学(Katholic Luven Unicersity)德路(Jan.Delrue)教授想把自己的医学建筑研究成果及理念传授到发展中的国家,于是在中国的四所高校招了八名教师在鲁汶大学进行培训。经过层层选拔和考试,格伦被选中了。在比利时,格伦眼界大开。她学到了系统设计方法和理念,即医院建筑是分层次的系统结构;以病人的行为为出发点并进行分级,以此为理论依据解剖和分析研究医院各功能科室之间的关系;研究病人的心理感受和工作人员的效率;研究医院发展的不可预测性及随之带来的探索——灵活性和弹性设计方法和理论。
学成回国后,1997年,格伦荣幸地遇上大庆第七人民医院全国性的招标。她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主持并参加了这个投标。在这次设计里,格伦把国外最新理念——“医院街”理念引入了。当时,国内还没有这个概念。毫无悬念,这个让人倍感清新的设计方案中标了。
面对成绩,格伦并没有沾沾自喜,她感到很有必要再次出国深造。于是,她再次赶赴比利时鲁汶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她完成的论文题目是“21世纪中国护理单元的研究”,这篇论文为格伦后来从事医学建筑设计和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1.2 根在中国
比利时硕士毕业后,格伦曾经面临着是留在比利时,还是去加拿大,或是回国等三个选择。最终,她选择了回国。格伦告诉记者:“国外的生活环境、购物环境等等都是很惬意和享受的,但我更注重学习价值的体现,要把学的东西真正用起来,让它变成价值。对我个人来说,报效祖国,实现我的个人价值更重要。”格伦回国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接纳了她。这里学术气氛很浓,可以游刃有余地施展自己的才华。2003年她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批准,这是国家首次资助医疗建筑方面的研究,大部分研究成果填补在这个领域研究的空白。随后,“格伦医疗建筑研究工作室”也成立了。现在他们已完成30多个医院建设项目的前期规划和方案设计,并和英国的伦敦南岸大学的医学建筑研究部(MARU)、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医学建筑研究所(SOTIE)、比利时鲁汶大学医疗建筑研究所(MEDITEX)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格伦的梦想在这里开始起飞。
2 理念——三大理念奠定格伦医学建筑的思想基础
2.1 总体规划是医院建设的灵魂
在格伦看来,医疗建筑总体规划实质有两层意思:第一,医疗规划;第二,建筑规划。医疗规划或策划很重要,医院在新建和改扩建时,一定要知道医院未来发展的总空间量,对未来总发展规模进行定位;同时也要清楚各功能部门功能空间量的发展趋势;还要清楚其医疗各功能科室之间千丝万缕的各种关系,以此为依据才能进行建筑规划。
在做总体规划之前,一定要有策划工作为先。策划工作内容包括:一是,市场分析和规模预测;二是,老医院功能和空间的系统化评估;三是,老医院改扩建中新建项目的功能空间和位置的确定;四是,新建项目设计指导纲要(设计任务书)。格伦工作室运用他们的科研成果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独创了一条深受甲方欢迎和认可的前期策划咨询的工作方法和内容。据不完全统计,医院有合理科学的策划工作后,至少可节省总造价的3%~5%以上,由此也可推论,医院规划和设计是医院建设和质量保证的重头戏。
简单来说,医院建筑只是个容器,而这个容器该怎么造,才能更好发挥医院的功能,则大有学问。格伦告诉记者:“我的理论是以病人的行为为依据进行逻辑推理:从病人的最基本活动开始,如在病床周围都发生哪些活动?除病人的活动外,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病人时要发生哪些活动?有几个人能够完成这一系列行为,还需要哪些设备?病人在住院的24小时里的生活需求都有哪些?还有治疗上的需求有哪些?如电的、医疗气体需求和抢救的功能等,如果发生这些活动,病人的床与床之间最小距离是多少?以此类推,从最基本的病人行为需求,推导到整个医院大的行为需求系统,这样很理性也很全面,能够非常理性和清晰地推导出医院建筑规划的脉络,量体裁衣,因地制宜而不是生搬硬套。”
针对老医院院区的改扩建,格伦认为:要深入调查了解和评估老医院原有的状态和存在问题,新的规划应该对老医院院区在交通上,功能流程上、环境上、形象上进行理顺、整合和提升,使原有的零乱变得更有秩序。格伦告诉记者:“现在任何医院请我们做设计,我们都先做前期策划,再做规划设计。如某部队医院,原有一栋住院楼,其后面还有一些零乱的楼,现在要建一栋新的住院楼,无论从功能上还是建筑形式上没有考虑新旧楼之间的功能关系,我们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后,做了一个总体规划,包括二期规划、三期规划,在规划里将新建病房楼与原有病房楼及其它功能楼分期分批衔接整合为一个系统,各个功能之间全部建立了联系,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医院建筑的整体形象。这个方案出台后,院方看了拍手称好。”
2.2 可持续发展是医院自身生命力的体现
西方关于医院建设有句至理名言:“医院建设不是为了完美,而是为了发展。医院建筑在建成之日,即可能会是淘汰之时。”西方医疗建筑师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和探索:如Nuclear 、Bestbuy、Meditex 等设计方法,无非在医院的灵活性,弹性和可生长性上实施了具有实际意义的设计措施,目的是确保医院应对未来发展的不可预测性。格伦认为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包括几个层面:一是,整体建筑空间的可生长能力,即像人体肌体的自然增长,而不是见缝插针或打补丁式的发展;二是,建筑内部空间的灵活性、可变性和弹性,不断适应未来发展不同功能的需求和行为模式。
2.3 工艺设计是医院建筑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步骤
格伦认为:在我国传统医院建筑设计步骤中,还缺乏一个重要的设计环节即工艺设计。工艺设计是指在建筑方案基础上的二次设计,包括二级流程设计,房间内家具定位,水点、信息点、弱电终端插座等的定位,即提供房间内的全部需求的定位图。避免房间使用上的不合理性,避免建设中不停改图而造成的时间和人力上的损失;避免在建设中由于设想不周而造成的拆东补西的现象。格伦也在此呼吁,希望工艺设计环节能成为国家法定的设计内容和步骤。大量实践证明,工艺设计是保证医院建筑产品质量的重要步骤。格伦把她的这套理念运用在泉州医院、台州医院、广州南方医院、黑龙江省医院和甘肃妇幼保健院的改扩建工程上,受到甲方的认可和称赞,效果很好。
![]() |
3 建议——为医院建筑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支招
格伦回国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各种各样问题,但依然取得了让人睹目的佳绩。格伦用心良苦地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成八条建议,供国内医院建筑行业借鉴。
3.1 招标要准备充分
很多医院在招标时,前期缺乏充分准备工作,主要体现在目前和未来规模的定位,医疗需求和空间的定位。体现在文本上为:市场预测及规模定位分析报告;医院设计指导纲要(设计任务书)。如某医院招标三、四次,在每一次里,乙方拿来的所有方案都不满意。究其原因是甲方提供的需求不准确,没有提供给建筑师一个非常准确全面需求的一个文本,从而造成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3.2 政府官员应“避嫌”
好多医院建筑的招投标都是在政府干预下实施的,即政府官员来定模型;这样做,容易造成拍脑袋工程,外行指挥内行。如某地新建一所A医院,某建筑设计院把医院入口处设计成花瓣形,花瓣口朝向医院,其设计理念是让A医院和邻近已有的B医院建筑将来整合在一起,两医院资源共享。按此花瓣形设计医院的门及道路和医院各个科室的功能都是相互呼应。可政府主管领导来了,看了模型后说:“花瓣口应向外,朝向城市更好看。”为贯彻落实这位领导的意图,设计模型的花瓣口,被迫扭向外。形式变了,功能也有很大变化;过去的医技部分改成门诊,由于重于花瓣形式,房间都成了梯形,连走廊也是梯形的。这是领导盲目指挥,导致医院建筑形式与功能严重脱节,甚至扭曲的一个比较典型案例。
3.3 评标别落下医疗建筑专家
在评标时,医院组成评标委员会的专家,常常是医院里的医疗专家,如儿科专家、眼科专家等或是建筑专家。他们提的一些问题,多是建筑外围的一些事,属常规问题;而涉及到医疗建筑方面很专业、很实质性的问题却提不出来,评标一定要请内行专家来定调。
3.4 一、二次设计要衔接好
医院在做出一次设计后,除了要有工艺设计外,按现行规定,还有对特殊部门进行招投标,如手术室、中心实验、中心供应、ICU及洁净病房等特殊功能的部门。我们可称为二次设计。二次设计应和一次设计完美结合。在做出二次设计时,要注意工程的衔接。
现在有建筑师在设计医院时,手术室部分的布局往往按自己的理解去设计,医院在大楼完成后,再进行手术室的招标。中标的手术室厂家进来后,发现这些建筑师设计的手术室很多流程不对,不得不进行再次修改。于是,这里把墙砸开,那里再砌个墙,造成很大浪费。建议医院在定手术室建设方案时,同时进行手术室的招标,把中标的手术室厂家请来和建筑师一起共同设计手术室。
其次,二次设计也包括为大型医疗设备预留接口,因大型设备的招投标工作往往在建成大楼之后进行,考虑进行适度设计。如西门子机器在左边,GE机器在右边,那就把管线设在中间;这样设备工程师就可以往下进行。
3.5 医院建设一定先要有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
医院建筑要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并能像法律条文一样固定下来。不能A院长来了一套想法,B院长来了又是一套思路。医院要是这样改来改去,医院建筑就会变成四不像。如有的医院将不该建的建筑建在医疗区的中心地带,拆之会被群众骂为败家子,如不拆,将断送了医院总体规划的生命线。
3.6 好工程不是“赶”出来的
很多地方上的领导,在建医院时,往往不考虑医院工程的具体情况,盲目要求医院建筑工程提前XX天完成或必需在某年某月完成,无视工程建设的规律性和客观性,极易酿成事故隐患和不必要的失误,最终结局是亡羊补牢,为之晚已。由于工期缩短造成的所有的损失和运营的负担都要由医院来承担。
3.7 “标志性”不如“舒适性”
一些地方上的领导很喜欢把医院建筑作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来设计和建造。对此,格伦颇有异议。她指出:医院所面对的是弱势群体,医院建筑应营造温馨的氛围,具有人情味和地方特色,应让患者有一种归属感。现在有些医院建筑设计的很夸张,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外观上,看上去富丽堂皇,却让病人感到陌生和恐惧;而室内设计则在很多方面缺乏细节设计,不够人性化。
国外在人性化方面的设计考虑得很多,也很注意细节。如建筑设计师在设计病房窗户时就考虑到:很多病人躺在床上,无法看到窗外的风景,于是把窗台设计得很低。另外,病房楼走廊上的灯都在墙面发光而不是直照下来,是考虑到病人躺在病床上,被医护人员推来推去到相关科室做检查或治疗时,眼睛会直视到走廊天花板上的灯感觉很不舒服,才对走廊里的灯管安放做相应调整。这样,走廊上的灯光度很合适,病人也感到很安静、温暖、舒适。欧洲医院外面看起来很朴实,进去以后才发现医疗服务和环境的营造上很下功夫,设备也非常先进,钱花在刀刃上了。
3.8 房间需要有自然的通风和采光
目前,国内很多医院建筑尤其是新建的大型医院,往往采用美国的设计模式,大进深、大开间、大面积玻璃窗,80%房间需用人工的通风和采光,必然造成高投入和高耗能。然而,尽管在设计形式上照搬美国,但软件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如国内医院的换气率与美国相差甚远,空气净化水平也达不到美国的要求。格伦在调查走访国内某医院时发现,医护人员长期在这样人工环境里工作,很多人都感到胸闷和偏头疼。格伦说:“美国医院建筑室内空气质量要比室外高是靠人工达到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而我国资源紧缺,医院运营成本高,医院建筑设计不能制造一些人为的浪费。所以,医院建筑设计中尽可能将房间能够获得自然的通风和采光,尽可能保证房间都应该有良好的自然光照。”格伦正在申请第二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医院建成后的系统化评估方法”,其中有一项内容就是针对自然采光和非自然采光的医院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估。
记者手记:从一个小时候喜欢到处游逛的孩子,到负笈海外,学所有成后毅然回国报效,直至成长为一名国内外闻名的知名建筑设计师,走遍祖国各地为医院建筑规划出谋划策,指点迷津,格伦的设计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其质朴之心却一直未变。在采访中,她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对医院建筑,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着爱心。每次在接手医院建筑规划和设计时,我都要认真仔细地实地考察、全面分析然后才开始着手设计。看到医院方不从长远考虑,缺乏理性理解和沟通,还在胡乱和混沌中规划设计时,就感到非常心疼。”对一个把建筑当孩子看待的女设计师,她取得如何的成功,都不会令人惊叹。因为,最完美的规划设计,必来自最深切的关怀。
格伦简介: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蒙古族,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完成本科和研究生硕士学业。 2000年获比利时鲁汶大学医疗建筑研究硕士学位,2001年回国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医疗建筑前期策划及设计过程的系统化控制措施研究”,填补了国家在此领域空白。2008年7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的世界建筑师会议医疗卫生小组分会上宣读论文,并和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建筑设计研究院医疗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黄锡璆博士先后被选为世界建筑师医疗卫生分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