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试水“双十一”,多家电商网站的汽车网购相关数据出炉可谓喜大普奔,易车网的车意达接到订单90466份,订购的总金额高达117亿元,搜狐汽车则收获销售线索605430个,订购总金额达到了92.05亿元,汽车之家的购车节项目共订出17776辆汽车,订购总额达到26.43亿元,唯一的正式电商,双11节日的始作俑者“天猫汽车”也卖出1.07万辆的好成绩,销售额达到8亿多元,总金额达到234亿的惊人数字,销量几乎达到了去年的5倍,达到了天猫系双十一活动350亿的三分之二。
我们再来看看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2000万辆,蝉联全球第一。其中,乘用车销售增速更加明显,2013年乘用车共销售1792.89万辆,同比增长15.71%,增幅高于整体水平。然而,作为众多汽车品牌十分看重的北京市场,2013年北京市场汽车销售出现负增长。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以下简称亚市)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新车销售58.25万辆,同比下滑0.5%。
对于北京车市而言,不可否认汽车电商已为新车销售开辟了全新的营销模式。北京部分经销商参与了此次电商活动。但多数参与活动的经销商的一个共同观点,就是未对电商拉动销量寄予过高期望,更多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尝试这种新的销售模式,或者只是将其当作一个营销手段。今年算是汽车集中参与电商活动第一年,因此厂商和经销商参与其中的关注点不在于成交量,而在于对这种电商模式的预热。不过,尽管几家汽车电商公布的订单数据都很喜人,但参与此次双十一活动的部分北京经销商,在进店量尤其是销量上并未获得明显收效。
目前像淘宝这样的传统电商涉及汽车业务都是直接与车企进行合作,他们这样的合作切断了渠道上的利益,难以获得经销商的最大支持,而售后又不得不获得经销商的支持,所以这样的模式能走多远还很难说因为毕竟中国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模式是4S模式一统江湖,如果将汽车销售的巨大利益切割后将4S店排除在外的话,这样的市场我个人不是很看好甚至于认为这与团购如出一辙,偶尔为之促销而已,不然渠道为王的流通环节的打破毕竟葬送以淘宝系为首的利益切割式的汽车电商模式。当然,像汽车之家、易车网这样的垂直网站搞的所谓电商平台,则更多是与车企的销售大区或经销商进行合作,实际上就是销售信息的汇总,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两者都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汽车电商。
但不论怎么说,网上卖车已经启动了,这两方面的举动都是对真正汽车电商的出现进行的试水,也会催生真正汽车电商的出现倒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我在以前的文章页多次提到,毕竟他们已经催生了汽车电商的大环境。当然,还有一种即是特斯拉曾经创造奇迹的电商汽车模式,如MG5的也在学习特斯拉的C2B模式,订制过于小众,因为汽车分级以及区域文化和消费习惯都不同,简单订制尚满足不了大众的消费需求,只能满足一线二线城市个性化需求的消费者的部分需求而已,短期还无法成为汽车电商的主流模式。
谈了这么多其实还都围绕着网上卖车的问题,其实,最为关键的还是消费者网上买车是否已经时机成熟,他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在网上购买大宗消费品的准备,汽车电商如何起步和能否起步这个才是关键。对于消费者来说,汽车电商最大的好处就是选择更多了更便捷了,价格相对更优惠了。
首先电商会让汽车厂家会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模式,因为淘宝商家最怕的是什么,消费者给差评,DSR分数低。传统汽车的用户调查也好、JDPOWER也好,比起淘宝的用户评价都弱爆了,用户感觉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很难做假,非常直观,好不好一看DSR评分就清楚了。对于汽车厂家来说,店铺的DSR评分无疑比召回和三包更有杀伤力,因为DSR评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汽车厂家就必须千方百计服务好消费者,不敢出现4S店里销售人员不理睬消费者的情况,而且由于是网络交流,一个销售经理就可以同时面对多个消费者,也不容易发生消费者多就有人受冷落的情况。
其实电商平台可以让消费者购车的决策依据更可靠,消费者在网上通过DSR评分和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反馈,就可以很直观地知道这款车到底怎么样,避免了在不同的4S店来回奔波之苦,也避免了偏听广告或者个别消费者误导的可能性,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其他消费者用车感受,做出更合适的决策。再者,消费者可以通过各种云计算应用达到价格、性能、售后等优劣的直观对比,轻松地最初最终抉择。
同时,因为是直接和汽车厂家面对面交流,消费者还可以提出一些个性化需求。对于汽车厂商来说,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的大数据非常直观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是哪些人,自己的产品在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存在改进空间,厂商及时改进对于消费者也是利好。所以,无论是对于汽车厂家,还是经销商,还是消费者,其实汽车电商都是一件大好事。那么消费者买账与否还需要市场的长期培养和类似双十一大战式的规模巨大的优惠活动的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