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艾辉:曝光理财领域”潜规则【十,连载更新】


   王艾辉:曝光理财领域”潜规则【十,连载更新】

  
  你确实睁着眼,却不一定有用心看。市场里,都是没有安全感的博弈,因为太在意,所以都害怕失去机会,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任何的博弈命运如同手中的掌纹,无论多曲折,终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为止,在市场舞台上,从不给落伍者颁发奖牌。交易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十、看走眼只能自认倒霉
  
  投资理财讲求的是,投资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风险自担。
  
  做股票的,收益和亏损都属于自己,跟别人关联不大;买了银行理财产品,到期的收益或者亏损,都跟银行没多大关系。正所谓“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做出了选择就不能后悔。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道理。
  
  投资领域通常是没有追索权,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如果你投资的是一个经过包装,实际上根本无法盈利的项目,或者说在决策时被人所误导,那应当是有权要求恢复原状,甚至是得到赔偿的,比如亿霖木业传销、很多子虚乌有的待上市的原始股等。当然,法律支持是一回事,能不能拿回本金及赔偿金则是另一回事。
  
  但也有些领域的投资跟上述情况不同,你如果看走了眼,买到假货,只能自认倒霉,比如收藏领域,而这正是所谓的行业潜规则。
  
  在收藏品市场上,人们通常都遵循这样一些不成文的原则,比如:(1)不打假。尽管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应该有的规则,但在目前市场上几乎是从不打假的。(2)不标价。几乎所有的卖品都不标价,这既防止了同行之间的竞争,更便于摊主根据客人的不同而改变卖品的价格。这听上去对淘宝人很不公平,但市场从来都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3)不退货。只要钱货两清,就是买家觉得受了再大的委屈也断然不能退货。有时候,甚至只要价格敲定,买家也必须硬着头皮买下。
  
  “买到赝品只能认栽”之所以成为大家都遵守的潜规则,主要因为:
  
  首先,打眼与捡漏是相辅相成的,都没有追索权才能享受淘宝的乐趣。“谁都知道古玩市场真假莫辨。‘下了水’的人,哪个没有高价买赝品的经历?而赔钱之后仍能坚持,也多是因为尝过捡漏的甜头。”一位业内专家说。
  
  “自从有了古玩这一行,就每天都上演着有关真真假假的故事。”已有十多年开店经历的古玩店老板周先生说,真假并存,是古玩市场最突出的特点,也是这一行的魅力所在。也许正因为如此,赝品泛滥却从不打假,才成为收藏圈的潜规则。
  
  其次,看走眼的人顾及到自己的名声,只能自认倒霉,并且还要极力掩饰自己买赝品的经历,生怕圈里人知道。
  
  再次,文物鉴定不容易。文物古玩鉴定肯定是有标准的,但这种标准不具有刚性,不易量化。文物古玩多属于艺术品,很难有统一标准,用政策法规强行规范也就不现实。
  
  有一位先生看上一件古董,卖家要价100万元,他请专家鉴定,认定是真品,就买了下来。后来又经多方鉴定,结论都是赝品。他一气之下将专家告上法庭,官司却打输了。法院的理由是,古董鉴定很大程度属于主观判断,结论有差别,专家不应该承担责任。
  
  那是不是所有买家都必须遵守这一潜规则,买到赝品就只能自认倒霉呢?也不全是,有的就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比如去年一度沸沸扬扬的吴冠中假画案。
  
  2005年12月11日,苏女士在翰海公司举办的“2005秋季油画雕塑拍卖会”上经过多轮竞价,以230万元的价格拍得署名吴冠中的油画《池塘》,并支付给翰海公司佣金23万元。但此后苏女士与一些拍卖行接触时,该画被怀疑是假画,最终,吴冠中先生本人将这幅画鉴定为伪作。因认为瀚海公司的拍品介绍误导了自己,导致买下假画,苏女士将拍卖方翰海公司和委托方、收藏爱好者萧富元起诉到法院,要求撤销合同,两被告返还拍卖款和佣金共253万元,以及诉讼费用12万多元。
  
  2008年12月15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驳回原告苏女士的全部索赔诉讼请求,理由是,翰海公司针对诉争拍品真伪瑕疵所作出的免责声明已经具备了我国拍卖法所规定的效力。随后,苏女士经过与律师协商,明确表示上诉。
  
  该案的最终判决目前还没有出来,但无论结局如何,“看走眼只能自认倒霉”的行业潜规则正在受到新的挑战。
  
  更多现货白银操作建议可百度搜索【王艾辉】查找联系方式,王艾辉本人持有高级金融分析师(CFA)证书,现任天津宝鑫盈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首席黄金策略分析师兼投资总监,18小时在线为您指导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