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子再大一些”曾对腐败推波助澜
文/孙玉良
刚改革开放那会,腐败的成本是很低的。村里跑业务的人员讲述,买几斤苹果,几盒点心,掌握权力的领导就有可能受到意外的“感动”,支个人情,将合同签了。签到合同的业务人员与主管业务的领导很容易实现“双赢”,那时侯的业务好跑,基本懂点人情事故就行。
有的业务人员,什么业务知识也不懂,甚至签合同连字也不会写,但他们有一项超常的本事,就是会“送礼”。象特务一样找到主管人员的家,嘘寒问暖,主管领导将你“轰出来”,撕破脸皮锲而不舍就是了。脸要厚,心要黑,是跑业务的诀窃。李宗吾说这是一本学问,厚黑学。业务人员不学自通,就象小孩生下来就会吃妈妈一样。脸熟了,不好意思了,半推半就之间,便收下了礼,算自己给自己工作上的补偿。
既便是这样,从封闭社会里走出来的人们也接受不了,认为这样腐败下去可不得了。八十年代末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败运动,学潮,后来定性为“反GM暴乱”,实际上是人们对社会转型的一次强烈反思。这场运动外国肯定参与了,但苍蝇不盯无缝的蛋,也不能光怨别人。这场运动过后,未被捕的参与者都矢口否认参与过,除了几个领导跑到外国外,慢慢社会稳定下来。
九十年代初,最高领导发表了一次举世瞩目的讲话,号召人们“胆子再大一些”。胆子再大一些,是说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步子再快一些,摸着石头过河尽快闯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路来。但腐败分子们会错了意,认为是对他们的腐败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多收点也没关系。这种认识同时鼓励了行赌者和受赌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是中国经济的大发展时期,“鸡的屁”一年一个新台阶,同时也是腐败最疯狂的一段时期,受赌者开始看不上“小打小闹”的物质性礼品,腐败由物直接变为钱。
从被捕的腐败分子上可以看到,现在的腐败分子,收受的贿赂,再不是以前的几万几十万了,而是几千万甚至几亿。有的大老虎,达到了百亿千亿级别。送的敢送,因为送出去的越多,得到的就越多;收的敢收,因为有权不使,过期作废。行赌者与受赌者,因为金钱结成紧密的同盟,左右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产品为什么不如日本与德国等发达国家,不只是技术跟不上,最大的原因,我们的产品,比的不是质量,不是价格,不是服务,而是潜规则。
腐败,是“胆子再大一些”的副产品。这是一种贼胆,却在商品经济中屡屡得手,让从事商品经济的不良官员和不良商人获益。而不会送礼的人们,被富起来的人们讥讽为“脑袋不开窍”,而被逼“下岗”、失业。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来的,是中国几千年来行赌受赌的恶,而没有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对产品质量、服务的追求。
这种令人深恶痛绝的中国特色,一直到现在仍然尾大不掉。中国特色本来是含有“褒意”的,认为这是中国的独到之处。但随着腐败和潜规则的“深入人心”,越来越“贬意”起来。习李上台实行新政,反腐败厉害,但愿打得腐败分子能够“胆小”起来,规规矩矩办事。做生意,应该货比三家,诚信待人,童叟无欺,才是中国的优良传统。让腐败分子为他们的“胆大”付出代价,将发展纳入守法、诚信的正轨,才是中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正路。
与孙玉良生意合作,请点击:柯丽迅厨房垃圾处理器沧州各区县招聘合作伙伴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