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长油的退市之殇


    上交所的一纸公告,预示着*ST长油将与市场说“再见”。公告称,因*ST长油连续四年业绩出现亏损,经上交所上市委员会审核,决定终止该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在进行一段时间的退市“整理”之后,*ST长油将转入“新三板”交易。当然,在上交所挂牌与在“新三板”进行交易,其价格悬殊无疑是巨大的。

    *ST长油“被退市”,有几点值得关注。其一是该上市公司央企身份异常瞩目。自退市制度推出以来,沪深股市有超过50家公司因触发退市条款而退市,个中不乏国企,也不乏其它类型的企业,但央企退市,*ST长油却是第一家。因此,*ST长油亦有“央企退市第一股”的美誉。其二是2012年沪深交易所对退市制度进行改革,当年12月份深交所上市委员会对*ST炎黄、*ST创智恢复上市申请进行审核,遗憾的是两家公司均未获通过,并被终止上市。如果说*ST炎黄、*ST创智是因“历史遗留问题”触发了退市新规而被退市的话,那么*ST长油则完全是拜退市新规所“赐”,而不得不与资本市场“诀别”。从这个意义上讲,*ST长油无疑还是退市新规下的“退市第一股”。

    1997年6月份*ST长油登陆上交所,2014年4月份公告“被退市”,在资本市场“混”了17年。*ST长油主营业务为从事沿海及远洋原油及其制品的运输。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受行业周期性的影响,其业绩开始下滑,该公司披露的2013年报显示,2013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0.97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将这样的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中扫地出门,其实亦在情理之中。然而,*ST长油“被退市”,却并非仅仅只是行业周期性的原因,上市公司管理层决策投资失误等同样难辞其咎。而由于管理层的决策失误,最终却要由近15万投资者来埋单,这明显是不公平的。

    *ST长油退市,值得市场思考的地方并不少。首先,除了上述管理层方面的原因之外,据媒体报道,在上市公司的股东中,不乏因其央企背景而赌重组的投资者。如有投资者卖房斥资百万买入百余万股,有投资者从银行贷款40多万元进行“投资”,而其第一大自然人股东持有778万股,从资料上分析是去年上半年买入,个中亦有赌的成分在内,但最终难敌退市新规的威力。

    其次,*ST长油退市,投资者利益如何保护的问题仍然没有答案。其被退市,个中虽不乏“天灾”的因素,但也不无“人祸”的原因在内。而监管部门安排的进入退市整理期进行交易,并不能从根本上保护到投资者的利益。也就是说,一家上市公司退市,埋单的最终将是中小投资者。

    其三,相对于境外成熟市场而言,A股市场的退市率无形中是很低的。A股市场诞生至今,退市公司也不过70余家,而仅1995年至2002年之间,美国三大股市总计退市7000多家,其中,主动退市约占一半,而我国这十多年来,主动退市的企业寥寥无几。与境外成熟市场6%~8%的高退市率相比,A股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监管部门一直在大力宣扬退市要实现常态化,这无疑是正确的。在常态化退市的背景下,如何真正保护好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却是监管部门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至少,常态化退市,不能损害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而这是不能逾越的最后一道“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