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与港交所否认互联互通达成协议的声音还言犹在耳,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开展沪港通试点的公告便接踵而至。尽管达成交易和结算等合作协议,以及完成规则、业务、技术等相关准备工作还需一段时间,但毕竟在七年前的“港股直通车”偃旗息鼓之后,国内投资者又有了一条“直通”港股的渠道。
这几年的沪市无疑是郁闷的。与深市相比,无论是在挂牌新股的数量、投资者关注度、市场活跃度、成交金额以及个股表现上,都被其远远地抛在后面。其实,沪市的郁闷,主要表现在蓝筹股的集体郁闷上。在经历了上一轮牛市的风光,以及大型企业、央企的上市潮之后,沪市逐渐走向低迷,而创业板的推出,以及中小盘个股的受青睐,也导致深市在金融危机之后迎来了“第二春”。
自诞生以来,A股市场就是一个资金推动型的市场,市场的上涨与下跌,往往都伴随着巨大的成交量。当然,对于蓝筹股而言,由于其流通盘较大,要想走出长时期的低迷,更离不开资金的助力,而沪港通的试点,无疑将为蓝筹股带来加盟资金。
沪港通对于蓝筹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根据联合公告,试点初期,沪股通的股票范围是上交所上证180指数、上证380指数的成份股,以及在上交所挂牌的A+H股公司股票,投资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这些标的股票中的蓝筹股可谓比比皆是,由于沪股通实行的是“指定交易”,也就意味着3000亿元中会有大量资金投入到蓝筹股中,这与蓝筹股存在估值较低、调整充分、大小非套现压力小、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等多方面的优势是分不开的。即使是将来沪股通的投资标的与投资额度进一步放开,蓝筹股同样会受到追捧。
另一方面,沪港通对蓝筹股的影响还表现在影响A股市场的投资理念上。A股投资者向来热衷于炒“新”、炒“差”、炒“小”,并且有疯狂炒作概念与题材的“传统”,而香港股市有成熟的定价机制,其投资者的投资活动更加理性,也更加注重价值投资。随着沪港通试点的不断深入与放开,更多资金进入A股后,无形中其投资风格与投资理念会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事实上,虽然近几年来中小盘股遭到热炒,但市场中奉行价值投资理念,倡导理性投资的投资者队伍也在不断扩大。而上周五上交所的一纸公告,在预示着*ST长油将与市场说“再见”的同时,其实也是在警示投资者,盲目追捧重组等概念与题材的炒作,注定会付出代价。毕竟,“央企退市第一股”的诞生,其影响力与杀伤力是不言而喻的。
笔者以为,随着沪港通试点的启动与资本市场不断对外开放,机构投资者将越来越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蓝筹股与成长股将会迎来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