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与城市化相关的话题不绝于耳。河北省日前出台推进新型城镇化意见。根据规划,河北省将以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为载体,充分发挥保定和廊坊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进一步强化石家庄、唐山在京津冀区域中的两翼辐射带动功能等。
如同保定之于北京,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开始提出要加快打造城市副中心。因为从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一个城市尤其是特大型城市只有一个中心,“城市病”将会随着城市发展规模的扩大日益凸显。也正因为如此,大都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转变,被认为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规律。
城市化对中国而言,是继人口红利之后,最大的红利。按照邓小平的设计,到2050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初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中国的城市化率到2050年要达到70%~80%。如果处理恰当,能换来未来长达30年的长足发展,中国前景不可限量。
一般而言,城市化是个市场推进的、自然而然的过程,但是中国式城市化尽显中国特色,已不是市场主导的结果,更多的则是由政府主导的结果,正如前述保定所谓的“副中心”的规划建设,更多贴上的是政府主导印迹。所谓政府主导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政机关的相应部门对于城镇、城市的设置、规划、建设选址、土地使用的审批、土地功能的改变、规划许可证、工程许可证、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拆迁等事务有着严格的审批和直接决定的权力。
我们的政府主导的模式是历史形成的。大概是有两段。
第一段是政府抑制城市化发展,因为当时比较穷,有点钱觉得搞工业是对的,搞城市是浪费。不理解这个城市和工业之间有一个重要的互动关系。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中国采取了一种“以行政手段干预人口迁移”的人为控制城市化发展的政策,时而我们超高速地发展城市化,时而又力图抑制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被政治的手所牵动,城市化率的高低和工业化率的高低没有联系。二者“分道而行”的后果,是农业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积累,但国家却不允许农民进入城市。借助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工业实现了自我循环,并最终导致先进的农业和落后的城市化的矛盾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中国也因此形成城乡之间相互隔离和相互封闭的“二元社会”。
第二阶段大概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从抑制城市化的政府主导政策转向了推进鼓励、承认、城镇化的发展。这个转变是非常重要的。从数据来看,我们从80年代早期,不到19%的城镇化率,已经到了过了51%、52%。
但城市化率上升过程中伴随的问题也接踵而至,最为突出的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政府把城镇化水平作为衡量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这在客观上提升了各级领导对城镇化水平重要性的认识。但是,一些地方仅仅满足追求城镇化水平这个数字的提高,大铺摊子、不重内涵、盲目无序扩大用地规模,往往导致土地的城市化远远大于人口城市化速度。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城市化城市进程的面积扩大远远大于城市人口增长,造成一些地方的“有城无市,有场无市”的“空壳城镇”现象。同时,城市规模是呈粗放式发展,资源浪费相当严重,城市运行成本非常高。而且,由于户籍、教育、医疗、保险等各项制度的限制,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都无法像市民那样,平等地拥有居住、迁徙、财产、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个人发展等方面的权利,无法成为市民。
市场化生长出来的城市最有生命力。城市化的深刻内涵在于,它不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更重要的,它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构的转化,是传统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化劳动与生活方式的转化。这种本质上的城市化主要靠市场的力量而非政府的力量。
中国应当更多地借鉴西欧国家的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城市化模式的成功经验,既要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注重政府的引导作用,尤其要重视规划的作用,通过规划引导城市化健康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尽快从城镇化的“主角”地位上退下来,将主要工作放在制度建设、法律保障和经济社会服务方面上来。与此同时,市场应该在城镇化过程中充当真正的“主角”,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以实现城镇经济社会的最优效应。
值得庆幸的是,在过去的12个月中,先后经历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配套召开的首个中央工作城镇化会议,具体规划走向发生了一定的调整和波动。比如主动在城镇化率目标上放慢了对速度的要求,体现了强调市场的思路,也与放缓GDP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的经济改革思路一脉相承。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对房地产来说,显而易见,带来了很多机遇。新型城镇化离不开房地产,各种形态房地产都将参与进去,所以未来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进程必然是伴随着房地产行业持续快速增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地产开发商要完成的“造城”、依托于产城一体化生长出来的城镇化,不仅仅是综合体,而是经营性地产项目带动所形成的综合体延伸,以及居住一体化、城乡配套一体化、城乡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共服务一体化形成的城镇结构,我们称之为市场化下生长出来的城市化,这将成为未来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模式和结构。
因此,从某种意义和城市化的本质上,“副中心”不是政府文件规划出来的,尽管这种规划可能完成形式的建设,但真正的“副中心”建设要更多依靠市场的推动!
应让市场主导保定的“副中心”未来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