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规划文化园区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原文链接:中信建投经济咨询

  摘要:中信建投经济咨询文化行业研究员景明坤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也更加旺盛。在此背景下,各路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2014年2月24日,文化部部长蔡武表示,文化消费为新培育消费热点,今年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出台文化与金融合作的相关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会展业转型升级,抓好经营性文化产业。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文化行业研究员景明坤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也更加旺盛。在此背景下,各路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文化产业逐渐跨越门槛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发展,产业链条不断扩充,产业集聚效应得以彰显。

 

  从政策扶持角度分析,文化产业的地位不断提升,文化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文化板块单列为十五项改革之一;2014年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部署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制定《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未来,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将是深入推进文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从产业发展角度分析,作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文化产业园区的数量不断增长。目前世界上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2181个,其中中国营运中的创意产业园区共有1127 家,在建中的还有2000余家。虽然各地纷纷创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期望吸引创意企业形成集聚发展,但在文化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定位不准、规划不明、主导产业缺乏、创意人才缺少的弊端逐渐凸显,产业园区“同质化”严重,导致大量园区“建而不招”、“集而不群”。

  景明坤指出,在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之前,各地应根据本地区的综合实力,站在自身资源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定位、合理规划,才是明智之举。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发布的《中国文化园区深度分析及趋势预测报告2014》显示,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是发展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战略手段,未来文化园区的建设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在宏观政策上,政府应当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植力度,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以规范园区建设和准入制度,避免大规模建设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其次,在实际规划过程中,必须对园区的功能和特色有明确的定位。要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产业园区,园区的定位必须坚持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避免同质化和恶性竞争,这样才能有利于园区的健康发展。最后,在园区的招商运营过程中,要注重构筑园区内完整的产业链。园区内部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中介组织最大限度的整合共享资源,形成创新能力和创新网络,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并产业链条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和合作,实现园区整体外部竞争力和产业实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