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立场:国民不同德之外企(连载23)


  国企改革立场:

  国民不同德之外企

  ——国企改革再出发系列评论之二十三

  

  这是最值得我们警惕的一个群落。

  当今的跨国公司,在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文明的光环笼罩下,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衣钵下,总是表现一幅温情脉脉的外表。他们关心当地的环境、贫困、卫生、教育和社会公平,愿意为上述领域发生的种种问题捐资捐款,奔走呼吁,因而在众多市场经济体制不甚完善的经济体,总能得到中产阶层、知识分子和青年人的信任和支持,在不动声色之中,攻城掠地,横扫全球。

  在中国,在当下,这样的境况也在一天天地发生,一点点地改变年轻人的情感认知。青年才俊,曾几何时,以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和在外企供职为荣。一旦进入这些跨国公司,他们马上就被企业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种种所惊叹不已,由衷赞许。我们的地方官员,更是将之奉为上宾,给予在土地、税收、用工等诸多方面的超国民待遇,以期带来本地GDP的快速增长,也顺带提升本地的投资层次,还美其名曰“筑巢选凤”、“引凤筑巢”。

  然而,资本的本性从来不曾因彼此的温情而有所改变。外资在中国经历了超高速增长之后,也进入相对平缓的发展阶段。随着国内资本力量发育与企业的成熟,商业摩擦逐渐升温,很多以往被掩盖在“合资蜜月”中的矛盾也渐次爆发。我们突然发现,这些来自市场经济大本营的文明使者,他们也会搞商业贿赂,也会搞联手垄断,他们的产品中也会有人体安全问题,他们还会商业欺诈,单独针对中国市场不召回问题产品,他们会攻击我们的市场监管乃至关税,还会在他们自己的母国联手政府实施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惩罚,乃至没有任何解释的拒绝正当手续条件下的收购。

  然而,这些都不是本文的重点。重点是,他们还来不及将国有大中型企业全盘控制的时候,中国的国有企业奇迹般地发展起来了,并在世界五百强的榜单上奋力向前。这样的威胁已不仅仅表现在中国市场上的直接抗衡,而且正在被我们的国企“到敌人后方去”战略反攻其大本营了。因此,他们的政府出面了,他们的国际组织出面了,他们的诺贝尔奖大师们也出动了。他们指责中国因国有企业的存在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指责政府以及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的特殊关照破坏了本该良性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甚至连国有企业红利上缴少了都不应该,都要拿到国家级的经济对话会上纠缠不已。在对国有企业的口诛笔伐中,除了支持新自由主义理论界台前幕后忙活以外,他们自己也有一路人马直接参与,那就是各类型金融机构的所谓“首席经济学家”,或盘踞香港,或直接参加国内的公众论坛,接受媒体访谈,直截了当地对他们所期望的“国企改革”出谋献策,摇旗呐喊,蔚为滑稽。

  不管是出于经济还是政治需求,他们一定是希望中国的国企式微并私有化的。因为只有他们才有实力和游说能力,在必要时以“收购”之名大肆廉价侵吞国有资产,成为最有可能甚至是唯一的赢家。所以,无论是以企业还是以官方、学界的名义出现,都会是一个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