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立场:国民不同德之地方国企管理层(连载21)


  国企改革立场:

       国民不同德之地方国企管理层

       ——国企改革再出发系列评论之二十一



地方国企分为省属国企和地市县属国企两大类别。正如前文所述,笔者认为央企是有未来的,省属国企有一些是没有未来的,而地市县国企基本没有未来。得出此判断,是根据各层级国企的领导人所处的阶层立场和心态为依据的。如果将所有的国企负责人统称为一个特殊的企业家阶层的话,央企和省、地市县国企的负责人的差别是相当大的。上文说到央企的负责人,由于资产庞大、举足轻重,一举一动都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只能“等待”和“希望”。而地方国企负责人则完全不同。他们亲眼见证了刚刚发生在身边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财富神话,眼看着自己经营的资产在十年间迅速地膨胀,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量与财富的匹配是否存在倒挂现象,开始担忧眼前的繁华是否有着真实的未来。但是,像云南红塔集团的褚时健那样栽在“59岁现象”上,或者像广东健力宝的李经纬那样,在资本力量步步紧逼几乎走投无路的时候才孤注一掷的,现在都已成笑谈。更多的是,借用“深化改革”的名义,以引入战略合作者为幌子,以产权改革为契机巧做文章,在左右腾挪的移位大法中,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股权结构图变换中,不知不觉地将国有资产变成自己的名下或成为实际控制人,那才算得上高手,才能拿得上台面供同行人借鉴。

事实上,地方国企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或者说,这样的趋势一刻也没有减轻过。从某种角度上说,省属及以下国企老总,是所谓“产权改革”最忠实的拥护者,也是渐进式“产权改革”的实际践行者。在地方官场的生态食物链中,国企老总及高管的位置,非市场化选任的因素更加明显,与官场规则别无二致。在这一层级,不需要也不可能对国企改革理论与立场有太深刻的认识,而“产权改革”似乎是所有人都讲得白、听得进的“理论”,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很难相信他们对国企改革特别是国资监管持积极态度。他们与政府之间的利益瓜葛将会更加纠结,认可并期盼对各类型私有化企图“强行闯关”,也更容易成为地方政府政企合一编织GDP图景的积极合谋者。

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倡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当下,全国都陷入一种积极的略显狂热的“混合”态势。所谓积极,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媒体公知的舆论压迫,谁不“混合”正成为检验改革态度的试金石;所谓狂热,因为社会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真实意图——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缺乏正面的理解,而“混合”之后的员工持股计划,与上文提到的国企管理层的复杂心态高度契合,因而成为热门话题。倒是那个任志强任大嘴,一不留神,没有看住自己的嘴,自己过了嘴瘾,却道出的他们狂热的天机:“混合所有制的好处其实就是可以让国有企业化妆逃跑,现在国有企业管理层很讨厌政府不懂行的指挥和管理,企业可以借混合所有制的名义把政府轰走,借产权变化来改变治理结构,实现国有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估计任志强先生说完这些话就后悔了。各位现职的国企老总们,你们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