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航MH370失联事件触发啥反思?


 马航MH370航班诡异失联已经超过100个小时,飞机上239人(包含154名中国人)依然下落不明。尽管有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40艘船、34架飞机正参与紧张搜救工作,但即便在海上发现部分油污之后,搜救人员依然没有发现这架飞机的任何信号。乘客家属和国际社会都在非常焦急的等待,期待着能够尽快找到飞机并查明原因。

无独有偶,20096月,法国航空公司的AF447消失在巴西海岸线附近,随后法国、巴西方面出动大量人员搜救,仅定位飞机残骸就花去了2个月的时间,而找到驾驶舱话音记录器(CVR)则超过了1年的时间,而黑匣子(FDR)至今没有找到。AF447失踪原因随即成为一件世界航空史上的谜案。

现在很多人在感慨生命脆弱,以及世事无常的同时,不禁提出反思——在人类科技大幅提高、各种通讯技术、定位技术应用如此广泛的今天,为什么在一架载着239人的波音7777-200客机会从雷达探测器中消失得如此之外,迄今都没找到踪影?为什么我们在几十年前就把人送上了月球,却连全程跟踪一架庞大的飞机都做不到?我们在感到生命脆弱的同时,该从马航MH370航班失联问题上反思些什么呢?

首先,黑匣子们该更新换代了。此次马航MH370航班失联100多个小时后,大家对客机具体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依然没有精准把握,这说明同飞机安全有关的数据信息链和设备链失灵了,或者在关键的时候根本用不上。目前黑匣子有能力发出水底定位信标,持续时间长达30,但信标的扩展范围只有方圆2英里,这对于覆盖范围几千平方英里、水深超过1英里的搜寻区而言,无疑是大海捞针。

现在很多人有些想不通,在当今世界,通过手机可以定位导航,更不用说人类早已可以实时摇控卫星和星际飞船,民航难道就不能研发装配更加有效的实时监控和传统信息系统?在M370航班失联后,世界上一些资深民航飞行员就打破缄默,呼吁卫星系统将传统的黑匣子升级为空地实时同步信息传输、存储的电子设备。目前这项技术已在使用,笔者认为应加快完善与推广,避免类似MH370事件再次发生。

再者,国际民航客机全球定位系统应尽快实现无缝对接,雷达探测和跟踪系统宁愿出现重叠,也应尽量避免出现盲区,飞行员与空中管制之间的通信联络方式和手段应改进。而做到这些,并非不能也,而是不为也。人类往往在遭遇惨痛教训后,才会考虑用更好的技术手段来弥补原有的技术手段方面的不足。

其三,安全管理漏洞该堵住了。这次失联事件中,人们意外发现有两名乘客持他人失窃护照大摇大摆的购票登机。据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这两位乘客并非恐怖分子,而是企图经北京前往德国的中东人。尽管调查结果没出大意外,但这也说明了证明乘客身份审查方面存在着严重漏洞。目前国际刑警组织汇总并向世界各国提供了4000多万条遗失和被盗的护照信息,但只有很少国家和机构利用这个数据库来查验旅客持有护照的真假。

最后,马航在最初发现MH370失联7个小时之后才对外公布相关情况,这显然延误了最佳搜救时机。当国际社会再抽调、组织各种力量去搜寻,可能也为时已晚。民航航班发生异常的信息传递应该更加迅速、有效、真实。从这次事件也暴露出马航在一些环节上存在着安全管理缺陷。

现在大家已经达成一个共识,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轻言放弃,这是对每一个生命负责。但是为了这至上的生命,人类应该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反思。应该说在很多方面,技术并不存在瓶颈,而是人类不去重视、不去作为。当灾难发生之后,才想到去弥补去反思,可能付出的代价就会相当沉重与昂贵。相信只要各国对马航MH370失联事件足够重视与反思,那么此类事件以后将鲜有发生。

 

【强烈推荐】

      国内首家环保财经工作室(张平)

  【比银行收益高30倍】12%年收益 100%本息担保 50元起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