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立场:
国民不同德之央企管理层
——国企改革再出发系列评论之二十
国有企业的改革,真正动真格的改革要从1998年三年脱困攻坚算起。那三年,朱镕基主政,冷面铁腕,破釜沉舟,血雨腥风,惊心动魄。究竟代价几何,至今仍纠缠不清。有人从国债投资、银行降息、债转股、银行不良资产、技改贷贴息、纺织压锭配套资金、社保基金缺口、关闭“五小”企业、上市融资、出口退税等十个方面细数国家或明或暗给予的支持,得出否定性的结论。但是不管怎样,国有企业经历这一次全身换血式的大抢救,总算没有倒下,苍苍朗朗地度过了亚洲金融危机,也度过了国有企业经济史上“最危险的时刻”。
在这次大抢救中,中央企业是最大的得益者。其收缩了战线,甩掉了包袱,发现了资本市场低成本融资的奥妙,开启了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高薪激励之门。恰逢中国经济发展周期遇上重工业黄金上升期,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及上游资源的中央企业如沐春风。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隆重登场,使国资监管有了一个具有制度刚性的平台。李荣融执掌国资委八年,强势推进末位淘汰、兼并重组。大棒加胡萝卜,天时地利人和,各种主观和客观上的有利因素聚合,便产生了质的飞跃。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前,甚至传说中的四万亿输血,直至当下,堪称央企“媳妇的美好时代”,是央企的黄金十年,可以用“起死回生、渐入佳境、顺风顺水、改头换脸”来形容。这十年,伴随着企业经营利润的快速增长,央企管理层的薪酬也基本完成了市场化的华丽转变,从原来类比国内公务员水平到比肩欧美跨国公司的市场标价。
由此,央企管理层作为一个准贵族阶层,自我感觉相当良好。他们大多数以为改革基本到位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找到了一个相互兼容的最佳模式。但是,作为国企的掌门人,作为呼风唤雨的“内部人”,作为统计报表的最终签署人,央企领导人对央企经营的真实情况和国企改革的实际效果最为了解,对个中猫腻秘而不宣无法言说自有深刻的体会。
在央企高速发展的时候,地方国企尤其是中小型国企,正在加速向“民”流失。国外针对管理层激励的一种正儿八经的MBO模式,在中国却发生了变种,并急速流行开来。2004年,香港学者郎咸平振臂一呼,引发了理论界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大讨论,最后震动了决策层。2005年4月11日,由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及所属从事该大型企业主营业务的重要全资或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和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不向管理层转让。”央企百分之百属于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统计划型的“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于是,央企管理层只能在这场被郎咸平称之为“国退民进”的“盛宴”狂欢中作壁上观。个中滋味,百般无奈,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心知肚明。
现在回顾当时的种种偶然,心有余悸。如果不是顾雏军挟金钱与法律之淫威“践踏学术尊严与自由”,如果不是国内学者的一时“疏忽”与“沉默”,就不会导致郎先生“整个经济学界还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公开支持我”这样的遗憾,就不会发出“我不希望自己孤军奋战”这样的呐喊,就不会引发媒体与网络的群情汹涌,以至于一边倒的愤怒和警惕。那么,央企能逃过这一劫吗?
如果要给央企管理层一个关键词来表达其现时态度的话,套用《基督山伯爵》结语的经典语句来说——在政治体制改革揭示央企的未来以前,央企管理层的智慧包含在四个字里:“等待”和“希望”。
是的,等待。等待什么呢?等待希望的出现。有等待就有希望,有希望才会等待。等待的表象就是沉默。沉默中便会偶尔流露出对“希望”的希望。这种“希望”会表达得很艺术、很学术,很符合央企领导人的身份和政界潜规则。当然,他们也很乐于看到学术界的争吵与混乱,也很乐于接纳那些具有明显新自由主义倾向的学者做央企的独立董事。
当然,也有个别个性鲜明的央企官员直抒胸臆口无遮拦的。譬如前招商局集团兼招商银行董事长秦晓先生。在秦晓先生的任内,生生地将一个“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及所属从事该大型企业主营业务的重要全资或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和上市公司”,变成了英国汇丰银行控股的仍挂着“中国”字头的公司(据闻现在转手为泰国正大集团了),并通过平安保险控制着至少三家国内银行和上百家大型企业。执掌平安保险的马明哲年薪曾高达6000万,成为市井百姓愤怒的谈资和央企领导人向世界一流企业看齐的标杆。卸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以后,秦晓先生更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要将“国有资产公平地私有化”。令人咋舌,莫名惊诧。
在“等待”和“希望”之下,央企表现为:通过上市融资不断摊低运作成本;行垄断之手增加利润行为时有发生;薪酬不断突破大众的心理底线,公款消费腐败见多不怪,并无惧外界质疑的声音;监管按部就章,中规中矩,自身不会有任何监管方面的创新动力;逐渐与国资委形成利益同盟和博弈均衡;一把手为“官”意识浓厚,政商两界游走通吃。
当然,话得说回来——央企管理层作为一个“阶层”,其中依然存在着大量“乔厂长”式的正面力量。唯有他们,才是央企涅槃重生并保持资产完整的内在力量。
国企改革立场:国民不同德之央企管理层(连载20)
评论
编辑推荐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