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英语的“李阳”又摊事了。
2月13日上午,李阳与kim离婚财产纠纷案在北京市朝阳人民法院开庭,庭审12时结束,此次审理在于收集双方证据,未当庭宣判,李阳方认为财产已付清,而kim只接受其中260万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赔付。
这里,我不对李阳的家庭生活做任何点评。我想说的是,“疯狂”李阳的内心深处是烦躁的。
我们不能否认疯狂英语开创了一个时代,也创新了一种商业模式。“让三亿中国人讲一口流利的英语。”是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曾经提出的口号,也激励了无数青年追逐梦想。我相信,这也是李阳的梦想。
但是,疯狂英语没有能够用系统化的方式提高商业化程度,也没有能够真正形成规模。因为李阳太能干了,公司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对他的过分依赖,从管理到生存都依赖他个人。结果,中高端队伍不稳定,盈利模式太单一,这让李阳一直疲于奔命。李阳自己肯定想过,“我没了,企业怎么办?”事实上,李阳自己也表示:“我为疯狂英语奋斗了25年,每天工作16~18个小时,牺牲了健康、家庭。”李阳一度打算退休,但个人崇拜式的公司管理模式让他停不下来。
最终的结局,我们都有目共睹,疯狂英语不再疯狂。落后的管理方式、个人化的品牌宣传让李阳的疯狂英语远远落后于其他同时起步的英语培训公司。“在整个英语培训市场,高端有华尔街英语等,中端有新东方英语等,整个行业品牌化公司、大公司占据了大部分市场,而小公司逐渐步入红海,竞争十分激烈。而家暴事件,让李阳个人品牌也受损不少。”一位教育培训行业人士评价。
不知道是为了拯救疯狂英语,还是为了拯救李阳他自己,我们看到,李阳在高调地寻找新的出路,
2012年11月,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宣布加盟安利,引起了众多关注,他甚至还发出了“成为该直销公司的全球创办人”的愿景,因为他“找到了灵魂的归宿”。然而,这才过了两个多月,李阳又要退出安利,原因则是,将加盟一家民族直销企业。这次他声称,被该直销企业创办人的精神和梦想深深打动,“愿意追随他来完成中国直销业的全球化梦想”。
一贯“疯狂”的李阳,跳槽都是那么疯狂,关键是两个东家都是疯狂的直销企业。
其实,一直走“疯狂路线”的李阳,内心是烦躁的,“疯狂”是烦躁的外在表现。李阳是有才的,甚至说才华横溢、才华出众。但是,有才的李阳,却做不了帅才,最多只能做个技术总监或者销售总监。李阳应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不知道“我是谁”。结果,内心深处烦躁的李阳,缺少一份宁静。而宁静,才能致远。
(龙吟山论道,颜伦琴,201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