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商品是塑造旅游体验的重要载体,是扩大宣传的有效方式,是提高综合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潜力巨大的消费对象,因此备受地方政府、企业和学者的重视。在旅游商品开发中,多年来饱受诟病、悬而未决的就是各地旅游商品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的问题。如何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本文基于对丽江古城旅游商品的深度观察,从现代工业的“复制”属性、游客的角色出发,结合体验经济、创意经济的理论,提出实现旅游商品个性化的第一条路径:手工造就差异。
复制是现代工业的基本属性。商人借助机器设备、科学技术和泰勒式现代管理方法,将原本不具有复制属性的产品通过装配流水线和标准化作业源源不断地“复制”出来。身处现代工业社会,旅游商品亦无法幸免。这无疑是各地旅游商品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的原因之一。欲破解旅游商品开发中的这一痼疾,可以从“机器”、“复制”这一症结点出发,思考除此之外的其他生产方式。于是,手工自然而然地成为实现旅游商品个性化生产的基本方式。与机器大规模的同质化生产方式不同,手工是一种小规模的个性化生产手段,它更多地依靠手工艺人的知识、情感、理念、经验和技能。在生产效率和产品价格上,手工是无法与机器相提并论的。但就差异性和艺术性而言,手工具有机器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应重视手工艺者在旅游商品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艺术爱好者、当地社区居民在旅游商品个性化生产中的积极作用。
在丽江古城,现场手工制作工艺品的店铺数不胜数,商品类型涉及烙画、木雕、铜器、银器等。聚精会神的师傅,形态各异的工具,叮叮当当的声音,构成了一类特殊的旅游吸引物。旅游商品的生产制作过程也是一种文化艺术展演过程,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购物体验。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经由这种方式生产出的旅游商品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位手工艺人制作出的同一图案的产品,也会有细微的差别。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内还生活着一批热爱丽江、钟情艺术的创意人群,他们以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基础,从丽江古城寻找素材,从纳西文化中汲取灵感,结合自己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旅游商品,并相互学习、推陈出新,成为丽江古城旅游商品个性化的中坚力量。(引用格式:李庆雷.旅游商品个性化的实现路径——以丽江古城旅游商品为例[N]. 中国旅游报,2014-2-2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