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潍坊之诸城高密不要走


     去年就听到这样一种声音了,说目前由潍坊市代管的诸城市和高密市很快要告别潍坊,投入潍坊美丽的邻居——青岛市的怀抱了。[i]近来又从网络上看到了类似的讨论,甚至有诸城高密籍的青年学生直接以青岛青年自诩。我的学生也有来自这二地的,每每谈起此事,也都无不兴高采烈,无限神往。

青岛无疑是山东省最发达的地区了。年轻人向往之,可以理解,因为那意味着自己可以拥有一个可以令朋友羡慕的大城市市民的身份;部分基层公务员向往之,也可以理解,因为那意味着自己可以有更多职级上升的机会,比如原来的县(处)级城市一下子就可以升格为副地(厅)级。决策者却不能随意决策之,因为这本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问题就在于,这个不简单的问题在山东一再发生过。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潍坊(即当时的昌潍专区)与青岛市之间先后发生过二次重大的区划调整事件。1979年,原隶属于当时的昌潍专区的胶南县被划归青岛。[ii]这是一次对潍坊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这一事件在当时可能无人能够看明白,现在恐怕没有几个人不明白。在当时和现在这几十年时间里,潍坊倾全市之力,且数次发力,在位于渤海湾南岸的一个小渔港——央子港的原址上兴建潍坊港。但巨额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并没有带来令人满意的收益,原因就在于这里的特殊地质条件。这里是海岸,但由于地质结构的原因,渤海湾沿岸地区适于建设港口的位置并不是太多,起码潍坊没有天津那么幸运。因而虽然竭尽全力,但潍坊始终是一个没有优良港口的沿海城市。说起来,在90年代,潍坊人也想弄一个浪漫优美的海岸线,于是就在大家洼镇(现属于潍坊滨海新区的核心地带)海边搞出了个游泳区。可由于海水盐度太高,泥质海岸,水质混浊等等原因,并没有多么吸引游客。我曾经应邀去游泳,在感谢之余,也很实在地告诫当地的朋友们,如果他们不能搞出一个保健游的噱头来,那么这个项目要成功是很困难的。很多年过去了,不再有人邀请去游泳。2009年在那儿举行了第一届中国潍坊滨海国际风筝冲浪邀请赛,2010年潍坊北海正式被确定为中国国际风筝冲浪基地。2011年曾应邀去观赏过冲浪赛。那时候注意到,潍坊港已经初具规模,但与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港口比起来,也实在是个不起眼的小兄弟。因而在很多潍坊人看来,潍坊也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沿海城市。而已经嫁作人妇的胶南,则具有建设优质良港的条件。我曾经有一个也许不靠谱的推断:如果胶南没有划归青岛,那么潍坊在改革开放以后,必倾全力利用胶南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将其建设成一个规模更大、经济体系更完整、影响力更深远的海滨都市,甚至成为潍坊的经济政治中心区域。倘如此,是不是可以说,这个在当时看来微不足道的区划调整事件,彻底毁掉了潍坊人做一个真正的沿海城市市民的梦?!

1983年,原隶属于潍坊的平度县被划归青岛。作为当时山东省最大的农业县之一,平度县拥有潍坊最多的人力资源,最多的优质农田和农业产出。记得1981年入学时还互称老乡亲密来往的潍坊地区(包括平度)的高考学生,1985年毕业时已经分属潍坊、青岛二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了。当时我就读的山师中文系一班有两个平度籍同学,朱葆华和戴雪峰,都是我相当谈得来的同学,现在他们二位都是青岛大学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学者。这一事件对潍坊的影响似乎没有前者直接,但对于潍坊的可持续发展,还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工业化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对土地资源的要求,等等。

原隶属于潍坊的五莲县被划归日照市,对潍坊的影响要略逊于胶南和平度的区划调整。[iii]原因在于当时的五莲是潍坊经济发展程度最低的县域,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但即便是如此,据说五莲县在新生的日照市,也是经济发展程度最好的地区。在这里我不去评价五莲被划出对潍坊的影响。更想谈谈日照市的设立对临沂的影响。基本的看法是,日照市的设立,对于临沂而言,跟胶南的划归青岛对潍坊的影响非常类似。日照市现在是山东省排名最后的一个地级港口城市,在山东省的经济版图上,影响力甚微。但她的力量却不可小觑,因为她让临沂走向海洋城市的脚步止于莒县!

话题有些扯远了,且回到正题上。君可能会说,诸城、高密二市都不是沿海小城,与日照、胶南没有可比性。我同意这样的说法。但问题在于,如果这二个城市划归青岛,将会产生一系列的恶劣影响。谨述之。

第一,中心城市的培养要靠自身实力的增长,不宜过分依靠行政权力。按照山东省整体规划,为了提升山东半岛的一体化程度和对山东经济的带动力,未来青岛和省会济南将被培育成为山东半岛的核心城市和龙头城市。山东省政府给予其诸多政策倾斜,这无可非议。但政府如果给予过度照顾,则可能损害市场的力量,造成效率的损失。正确的做法还是要依靠市场规则,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壮大。

第二,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要依靠“转方式、调结构”来取得,实现内涵式、集约化发展。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经济实力的老大,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单位面积产值,都是首屈一指的。但跟上海和深圳特区相比,那就有很大差距了,更遑论亚洲金融中心的香港了。深圳特区是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新型经济体,与上海、北京、广州并列中国一线城市,2010年每平方公里产值4.708亿元,香港地区13.76亿元,青岛0.532亿元。这说明青岛在内涵式、集约化发展还有巨大的挖掘潜力和发展空间,而不是一味地依靠政府的力量扩大地盘。一味地扩大地盘,事实上就是粗放式发展。

第三,中心城市的影响力提升不是只看地盘的大小,而是经济网络的自然延伸和经济辐射力的提高。上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仅以6340.5平方公里的地盘带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发展,其辐射力和影响力可见一斑。山东省政府培育青岛为经济核心与龙头城市的决策无疑是恰当的,但不应无限制地扩大其地盘,更不应将相邻地区的优质经济区域逐步蚕食,这对于相邻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有害的,不仅损害了这些地区的积极性,也往往会损害其经济生态;就是对于青岛自身的长远利益也是有害的,比如可能会损害其经济空间的扩展和其它地区对她的潜在对抗和敌意。

综上所述,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各地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和措施来培育自己的核心城市进而带动本地区的发展,这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目前诸城和高密二市在经济实力上是潍坊市的一线城市,经济发展有潜力,与青岛市的经济联系相当密切,特别是高密市,经济与社会生活受青岛影响更大。青岛目前要做的,不是将其收入囊中,而是小心翼翼地对待这种联系,珍视它,与潍坊市合力培育它,这才是青岛市未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正途。

诸城高密不要走。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事实上,经向权威人士咨询,目前相关层面均没有进行这种区划调整的打算,因而这也算是一个空炮吧。

                                                   201425于潍坊

注释:

[i] 请参见:半岛网,http://club.bandao.cn/thread-3346841-1-1.html

[ii] 胶南地区历史悠久,建置兴废无常,几经变迁。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有齐邑、越都之置;秦代设琅琊郡、县之治;汉承秦制,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晋省琅琊,境域分属今诸城、胶州旧置;隋复置琅琊县;唐再裁之,境地仍归胶州、诸城。废置千余年。1943年,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诸胶边办事处,次年析置藏马、诸胶边两县,属滨海行署;1946年改建胶南县,属滨北专区;1956年裁藏马县入胶南,隶属昌潍专区;1958年胶南县划入青岛市,1961年复归昌潍专区,1979年再度划归青岛市。1991年1月,胶南撤县设市。参见http://club.qingdaonews.com/showAnnounce_131_3838478_1_0.htm

[iii] 按照一般的城市化规律,当平原土地的一部分逐步被工业化所蚕食,而另一部分则被以保证食品供应的理由被严厉的法规所控制从而不被当作工业和城市建设用地的时候,浅后地区则可能视为工业和城市建设用地的补充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