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从古至今已有5000年,历史悠长,蕴涵着中国56个民族的精神结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耐人寻味。回眸历史,历史上许多的文人志士创造了许多的文化产物,后辈一直沿用至今。经过几千年的沉淀,经过几千年的淘洗,中国的传统文化凝练成世界上独领风搔的文化之一。中国文化本身具有很强的优越性,这是吸引外国人学中国文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的难点。儒家思想中的仁、义、智、信、中庸等哲学思想流传下来,被继承以及发展,成为了中国的文化精髓,儒家思想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道家所提倡的道德学说在现时仍影响教育着我们这一代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百家齐放,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鼎盛。中国的精神结晶让我们不得不向中国伟大的圣人——孔子致敬。西方学者把孔子和另外三位圣哲放在一起,他们说这四位是改变人类历史最重要的代表。按照年代先后,他们是印度的释迦摩尼、中国的孔子、希腊的苏格拉底以及犹太国的耶稣。这四位古代的圣者,有两位是两大宗教的创始者,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的重要代表,而孔子他的成就跨越了宗教、哲学、教育、政治各方面。(1) 孔子的成就如此之大,他的思想是中国文化思想构成的主要部分之一,因此也造就了中国文化思想内涵的深邃难懂。孔子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重在修身。其中,“仁”的内涵十分丰富,以《论语》中“仁者爱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言论可以看出,“仁”是一种高尚的精神道德境界和宝贵的思想情操,而这些精神的精粹是经过孔子长时间的思索得来的,其中道理深刻,富含着一代圣人的哲学思想,哲学的深奥赋予了这些哲学思想的难懂,难学。其中的真理必须熟知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及较高的文化素养才可以领会贯通,这些哲理深入浅出,想要领会到其中的精髓很难,但这也是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的必修课之一,因此造成他们学习起来困难,哲学的语言质朴,其中的寓意却不容易完全体会。
中国的文学在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同时也充当了一个大难题的角色。就拿中国古代的诗歌来说吧,中国的诗歌达到鼎盛的时期是唐朝时代,耳熟能详的是大诗人李白,他的诗歌营造的是一种气势,用许多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一种豪迈的气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壮阔,李商隐的《锦瑟》到底是惋惜之情?是对妻子深深的哀悼?这些都是从文字中领会,细细品味出来的情感,其中的意境只可意会而非三言两语就能概括,解说的,这种情感的领会要从个人的内心深处出发,这就要求学者必须拥有高的智慧来融会贯通。中国的文学与外国的文学不同,中国的传统注重的是一种含蓄的美,语言通过一种委婉的表达,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而使中国的文学在外国人的眼中既有吸引力又觉得艰难的文学。不管是诗歌还是词,或是小说。
学习中国的语言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条件。语言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是沟通的重要工具,缺乏了语言,文化交流就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交流工具,也可能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在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的时候,语言也是一个大的难题。中国的语言婉转悦耳,抑扬顿挫,圆润动听,引人入胜。现代汉语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则的普通话。现代汉语的发音与外国的语言的发音不同。普通话的发音中有卷舌,平舌之分,有前鼻音,后鼻音之分,有清浊音之分,“四呼”传统语言学等都是外国人觉得难的地方。这与他们的母语的发音方法相差甚远,他们会因为无法把语音发音到位而感觉到中国语言的难。又如中国的发音有四个音调,儿化音等,而外国语言的发音却只有轻重读之分,这些差异性导致了中国语言的难学。
而文字是语言以及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字随着中国的历史发展存在了几千年。中国的文字从上古的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六国文字,篆书,隶书,楷书,草书以及行书,历史悠久,文字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改革有发展,从而行成了现代文字。中国的文字从古代的象形字开始进化到现在的以形声字为主的文字,但现代的文字仍保留一定的象形。中国文字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方法,以假借,专注为用字方法,多种造字法和用字法结合使中国的文字更独特,更耐人寻味,但越富有内涵的东西学起来更加困难,况且中国文字的一大特点是其表意性,这与外国文字的表音性截然不同。中国文字的另一特点是汉字是平面性的文字,这就形成了与外国文字的线性文字的不同。汉字的构成成分是横向和纵向同时展开,形成平面,这样,比画的配合就比线性的文字的字母排列方式更复杂,更多样性。汉字比画的长短,不同的排列的顺序形成了汉字结构的复杂难写,汉字的数量之大也常常困扰着学习汉文化的外国人。从文字晋升到词汇,中国的词汇量大,虚词,实词,成语词组等也是中国文化中包含的一个庞大的系统,在中国国内的教育中举步艰难的部分,更何况是外国人。
当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城市,看到了中国的一家人围坐圆桌前共享晚餐,看到中国人用的是一对长长的筷子而不是用刀子或叉子而感到困惑,他们甚至在一家人共夹一盘菜的时候露出诧异的表情,那是因为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本身就存在着很大差异,初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在一开始不太了解中国的这些文化而大感困惑,他们从小就习惯的东西来到了中国却以不同形式呈现着,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价值生命的观念与中国人有着一定的差异,这是文化之间的对立方面,形成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不理解,从而形成了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总而言之,基于许多方面的原因,不管是大的文化背景,还是小到一个中国哲学观点的理解,一首诗歌、词的欣赏,一些语言的读音,一些汉字的书写,一些词汇的运用,这些都有着深厚的中国韵味的文化吸引着外国人,更是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的难点,在外国人深入研究中国文化的过程中的阻碍。但一但深入研究并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品味其中的韵味,这些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谈外国人学习中国文化
评论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