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太阳文化
“图腾”(Totem)本是北美印第安人鄂吉布瓦族的方言,意为“他的亲族”、“他的标志”(1)。最早出现在18世纪英国人朗格的游记中。在中国,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是严复。他在翻译《社会通诠》时说:
图腾者,蛮夷之徽帜,用以自别其众于余众者也。……由此推之,古书称闽为蛇种,盘瓠犬种,如此类说,皆以宗法之意推言图腾;而蛮夷之俗,实有笃信图腾为其先者,十口相传不自知其怪诞也。(2)
由此严复将图腾作为原始民族把动植物形象刻在石碑柱表上,作为区别不同于其它氏族的徽帜,同时严复还认为原始人深信作为图腾的动植物是本氏族的祖先。这样的观点与摩尔根论述的美洲各土著的氏族命名法及其信仰是完全一致的。摩尔根提出,“在美洲各地的土著中,所有的氏族都以某种动物或无生物命名,从没有以个人命名的。”(3)可见,“图腾”就是氏族的族徽,也是氏族的名称,而究其来源则是该氏族所想象的氏族祖先,通常是某种动物,也可能是植物或其它非生物。
图腾是伴随原始各民族在探讨自身起源问题的同时诞生的,其出现于氏族社会的初期。在当时,一方面随着生产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人类的智力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普遍产生了寻根心理,而在原始人看来,人的诞生与男女766并无必然的联系,以为女祖先是由于偶然的感受某种动植物的精灵而怀孕的,所以产生“感生”传说,也就将虎、蛇、虫、树等日常所见的动植物假定为祖先;在另一方面,由于当时对自然界的无知,原始人类对暴风、洪水、毒蛇、猛兽等怀有极大的恐惧,其迫切需要寻找一个保护神。由此即与上述寻根心理相吻合,并借助“感生”的传说塑造出了一个个神通广大的原始祖先。“禹母吞薏苡而生禹,故夏姓以姒;(契)母吞燕卵而生,故殷姓子;后稷母履大人迹而生后稷,故周姓殷。”(4)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这个意义上,弗雷泽将图腾总结成“是一群原始民族所迷信而崇拜的物体,他们相信在自己与它们之中的任何一个均维持有极亲密且特殊的关系。”(5)
国外对图腾的概念与内涵有种种阐释,其中很有代表性的是法国学者雷诺在本世纪初归纳的图腾现象的12个方面。但大致来讲图腾作为一个文化概念在应具有以下的四个基本特征:首先,图腾是一个原始集团的标志或徽号,这一标志或徽号在这一集团人们的居住、服饰和器物等方面都有体现;其次,部民将这种作为标志或徽号的图腾物视为祖先,进而认为具有同一图腾的人们拥有同一的血缘关系;再次,图腾是原始人信仰的旗帜,安全的保护神,行为的预言者,同时又是社会秩序的基石,生产丰收的赐予者,因而部民对图腾怀有某种敬仰心理,且有一套独特的祭祀仪式;最后,每个图腾集团都拥有与图腾有关的神话传说,这也是图腾信仰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
在世界各地诸多种类图腾物的崇拜中,以对太阳的崇拜最为普遍。在天地万物之中,太阳与人类的生存关系最为密切,其给人们带来了光明与温暖,尤其在农牧业产生之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更为密切,不仅可促使动植物的生存繁衍,而且有时又因为烈日和酷热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灾难,因此上古时期的原始人普遍对太阳予以崇拜。这种崇拜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时代,在河南庙底沟、郑州大河村等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原始彩陶上都有日月纹饰图案(6),这些图案是具有一定信仰意义的;在内蒙古狼山的原始岩画中不仅出现了绘有日月星辰的原始天神图,而且还有对太阳膜拜的图像(7)。之所以在这一时期可以出现对太阳的崇拜,是与这一时期的客观发展分不开的。自旧石器末期,人类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母系氏族社会诞生了,于是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社会生活:严格实行了族外婚制度,保证了人类繁衍的顺利进行;原始语言开始出现,原始思维初步形成;同时,这一时期原始人的体质特征与脑容量也与现代人相仿。在以上这些条件的推动下,原始理性思维的重要组成-原始宗教诞生了,而图腾崇拜正是作为原始宗教的基础产生的。
当然,对太阳的崇拜并不局限于仅是对太阳的顶礼膜拜,实际上是以对太阳的崇拜为核心,向文化的各个领域进行发散。单单是崇拜的对象就存在多个实体。在古埃及,太阳神拉常常与以鹰为形象的霍鲁斯相结合,太阳神被作为“太初时期的主宰者以及众神和世人之王、万有之父。”(8),但他仅相当于霍鲁斯的童年。而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对太阳的崇拜常常与“三足乌”联系在一起,一说是“三足鸟”。早在汉代石刻中太阳就已经与乌鸦(鸟)混为一体了。《史记·龟策列传》就说:“日为德而君于天下,辱于三足之乌。”在《淮南子·精神训》中也记载:“日有骏乌,而月有蟾蜍。”这种联系则同样可上溯到仰韶文化时代,在半坡、庙底沟及马家窑等不同类型遗址的陶器出土中都不约而同的存在鸟纹(乌鸦)图案。严文明对这一现象明确指出“从半坡期、庙底沟期到马家窑期的鸟纹和蛙纹,以及从半山期、马厂期到齐家文化和四坝文化的拟蛙纹,半山期和马厂期的拟日纹,可能都是太阳神和月亮神的崇拜在彩陶花纹上的体现。”(9)而在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彩绘纹饰并不是单纯的装饰艺术,也是“族的共同体在物质文化上的一种表现”鸟纹在陶器上往往以一种螺旋型的纹饰图样出现,其与由蛙纹演变而来的波浪型的曲线纹和垂幛纹是截然不同的,这一区别不难推测出鸟(太阳)与蛙(月亮)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氏族部落的图腾标志。
同时,太阳也是人类祖先的一个化身。虽然很少有太阳生人的记录或传说,但在我国上古的神话中却往往将“玄鸟”与人类的产生结合开来。商朝以子为姓就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玄鸟是他们的祖先(10)。在此基础上,商人就常常用“雉”来代表政治,用雉羽来装饰生活,这一习惯一直延续下来,以后的封建王公也常常使用以雉尾做成的器具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其人君举动必以扇,……雉尾障扇四,……小团雉尾扇四,方雉尾扇十二。”(11)这些就是商人的遗风了。在当时虽然是把玄鸟作为一种“雉”来看待的,但后来的学者却根据《吕氏春秋》中对“仲春之月:是月也,玄鸟至。”一句的解释,认为玄鸟实际上是燕子,这就与上文中的三足鸟有了一定的关系-两者在体形上是十分相似的。江林昌在他的文章中也将姜 的履迹生子与对太阳的崇拜结合了起来(12),他通过对《诗经·大雅·生民》中“厥初生民,时维姜原 。生民如何?克因 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逐字逐句的分析得出,文中的“帝”指代的是太阳,而姜 正是因为踩上了太阳的足迹才受孕的。与我国传说相对应,新几内亚西端及澳大利亚北部的土著则将太阳作为男性的本源,地球作为女性的本源,并认为因为有了男性的太阳,所以女性的地球才孕育了生命。
既然太阳被原始人类当作祖先,就势必会对太阳进行祭祀活动。因为祭祀的实质就是“古人把人与人之间的求索酬报关系推广到人神之间”(13)。在当时,人们认为太阳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具有无可匹敌的力量。正如古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王向太阳神的祈祷词中说的那样,“令我子孙众多,寿命长久,王位稳固,政权永存,常有公义和慈善,在战场上保佑我的士兵,可用暗示和托梦回答我。”可见太阳神所能负责的事情是相当广泛的。同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任一物品又都是太阳的产物,因此为了答谢太阳的恩惠,求得更多的利益,于是人们自远古时代就向太阳进行奉祭。殷商时期就有“日”、“出日”、“入日”等内容,如:
〔1〕 庚子卜贞:王宾日,亡(无)忧。(金44)
〔2〕 丁巳卜:又出日。
丁巳卜:又入日。(佚407)
〔3〕癸酉贞:甲申酒出入日,岁(刿)三牛。(屯南890)
在这里殷人已将“出日”、“入日”作为特定的历法,是古人以太阳的起落来确定节气的一种象征。及至周朝则分别在一年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在东郊进行祭日活动,并予以不同的含义。秦汉以后祭日活动就逐渐发展成定例,位于北京旧城东南一隅的日坛就是明清帝王祭日的场所。在民间,祭日的活动也延续了下来,旧日的习俗里就有二月初一太阳生日的说法,据《燕京岁时纪胜》记载是日“以江米为糕,上印金乌院光,用以祀日”。
既然太阳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初民们为了表现这一联系,诉说本氏族与太阳——这一光辉而神圣事物的关系,于是太阳就诞生了一系列的神话,这些神话故事基本都围绕着太阳的诞生、太阳的运行以及人们对为非作歹的太阳予以惩罚。流传最广的有关太阳诞生的故事是“羲和生十日”(14),其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上,说太阳本是天帝与羲和的后代,最初天上共有十个太阳,这一情节被后世的羿射十日继承了下来,马王堆出土的汉砖、帛画上也有这一记载。在古希腊,太阳则是宙斯与勒托的儿子,这种神生型的太阳诞生方式是原始人以自身繁衍经验推断出来的。此外在盘古开辟天地的故事中,太阳是盘古的眼睛化成的,这与布依族《力戛撑天》的故事不近相同。而古人对太阳的东升西落也感到不解,于是就沿用了上古时三足鸟的形象,认为是由乌鸦负载这太阳进行运动,《山海经·大荒东经》就说“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太阳是驾车而行的,《九歌》中就有下面的词句: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扶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 兮乘雷,载云旗委蛇。(15)
这美丽的诗句所展现出的情景亦可与古希腊驾金车游视天空的阿波罗相媲美。同时在我国境内还流传着一些射日神话,不论是《淮南子》上记述的“羿射十日”,还是赫哲族《射太阳》的神话,都积极表现了古人对太阳带来的炎热、干旱的一种反抗。
原始人类在其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对其居住的客观环境有了很多感性的认识,也存在很多在当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于是初民就用最为直接的办法进行解决——设想出了冥冥之中的一种力量,并将这一力量赋予了他们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为了求得安定、富庶的生活,他们对这些自我创造的圣灵顶礼膜拜,而到了必要的时侯,他们又对灾难的创造者予以惩罚;为了团结本氏族的人们,他们把这些神灵作为自己的祖先和保护神。这就是上古时期人们的宗教生活。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仪式,延续到今天就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送上一首《摇太阳》结束本文。
[ 本帖最后由 jay2004 于 2009-1-3 14:12 编辑 ]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1
评分人数
tracysun17: ..........经验 + 3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