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力度突然退避三舍有何玄机?
2014年12月17号,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芝加哥出席了中美商业关系论坛,并发表讲话:“中国既没有想法,也没有能力,挑战美国的领袖地位。我们只是想在与美方的合作中,使美方能够更好的了解中方的想法,理解中国的国情,尊重中国人民的道路选择,不让政治制度差异,成为阻隔经济合作的障碍。”这段话不仅令不少西方人有些神经错乱,而且也令中国许多网民倍感心理不适。虽然,汪先生历来有令人意外的发言,以表明他与众不同的个色,同时,尽管副总理先生这段发言肯定不是出于他别出心裁的个性,但仍让中外人士倍感意外。因为这样的发言表明,中国承认美国的全球领导力和其全球体制,而中国只打算在其中安分守己。这与中国原已采取的公开立场大有不同,其原有立场是寻求全球多边体制,不承认单极世界霸权。看来,对汪总的讲话作出这与的解读未尝不可,但这似乎并不是中国的本意,也许中国只是在对美外交场合把话说得更加柔软些,而其全球外交政策并无根本的改变。
西方人对此也是将信将疑,中国告别炫耀实力的阶段,转而与美国领导的所谓国际秩序的既得利益,展开殊途同归的合流,这带来了中国此后不会再引发大规模地区动荡的猜想,但谁也不知道这种预期能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现实?
说了什么也许实在是不重要,但做了什么总不能对其视而不见吧?7月份中国已经从有争议的西沙群岛撤走了石油钻井平台,也不再频繁的向钓鱼岛派出易于引发直接对抗的海监船队了。中国还变得更愿讨论制定南海行为准则,这种较为实用的解决之道。
中国对美展开魅力攻势的最重要部分是改善对日关系,尽管安倍仍是一个中国很难容忍的政客。习奥在北京达成的期待已久的气候协议,也是中国放软身段与美国暗通款曲的又一大明证。中国柔性外交的新动向,展现出一系列极为微妙而全新的外交政策动向,这与邓小平时代不同,邓时代总是明说在先,然后也是照着明说的做下去,而现在是随便说一句,然后做起来却动作很大,而且令人眼花缭乱中国宣布的外交新动向并非全线后撤,而只是将拳头收了回去,然后再在另外的地方再出神入化的打将出来。正当人们全神贯注观察中国最新的外交动向时,中国却意外的在亚太经济领域,掀起了一轮从未有过的振兴地区经济的投资大海啸。
中国向南亚各邻国提供慷慨的经济激励和投资拉动预期,从而彻底改变了这些见风使舵的邻国联手对抗中国的意愿。在整个亚太地区,中国已从强用对抗实力转而运用软实力,大力采用经济预期的力量,来挑战美日编织的亚太围堵与经济遏制。中国可以趁美国经济尚未复苏到位,政治影响力也因华盛顿政治僵局而依然失灵之机,调整军事对抗之局转化为经济化解之态,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精准的战术突围。
看来,中国正在运用手中最强有力的经济武器,来化解美国的不称职所造成的全球权力真空之混乱以及其对中国施予的围堵与敌视。美国的无能正在被中国利用精细的外交和经济力量来予以填补,而这一切开始于亚洲,但最终会荡涤全球,尽管美俄两国仍蒙着头在乌克兰自顾自的斗得难解难分。
老夏
201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