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调味品的机会在哪里?


       什么是复合调味品,简单来讲,就是将三种以上的味道或功能,复合到一种调味品里面,以满足消费者特定功能的调味品。

根据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有限公司与合作调研机构的调研数据显示,调味品业整体年增长20%以上,增幅较快,是食品行业中增幅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在调味品行业之中,复合调味料的发展则达到30%到40%以上,成长速度加快,产品价格也一直在上涨,同期其它传统调味品的增长情况:酱油品类2011年、2012年、2013年,三年间每年整体的成长率大约在10%,成长速度放缓。可以说,是复合调味品拉动了调味品全行业的成长。

在同样时代背景下的国际调味品市场,复合调味料与单一味型调味品的市场销售量的比例,通常为8比2,而5年前,中国市场的这个比例是2比8,发展到目前,这个比例关系已经改变,复合调味料的市场份额在调味品体系之中占比已经提高许多了,现在,复合调味料和单一味型调味料的比例,大约是4比6上下。中国复合调味品市场会渐渐与世界合为一体,复合味型,会成为一种世界味型。

复合调味料虽然有了前面的基本定义,但是,由于涵盖面比较大,包括酱、汁、膏、粉等各种形态,渐渐成为一个总类的名称,品类里面一有大类的出现,就划成一个清晰的品类,不再以复合调味料的总类名称出现,这些类别包括调味酱、鸡精、香辛料等等,这里,我们通过复合调味料的产地描述一下中国复合调味品市场的状况。

复合调味料中国市场的细分,基本明朗,目前复合调味品的生产厂家,具有代表性的有河南的植物类复合调味粉、福建的肉类复合调味粉、上海的酱类、罐头类、四川的袋装调料、广东的汁类复合调味料,在全国范围形成热销的势头,并且在经销商及重度消费者的心目之中也形成了品牌偏好度,或者地区性生产商的偏好度,实际上已经在全国形成了消费者心智定位。

福建系复合调味粉品类

调味粉的市场被南北两个企业所占领,北方是以河南王守义十三香为代表的植物性调味粉、南方是以福建安记为代表的动物性调味粉。调味粉做为复合调味品的典型代表,销售量一直在快速增长。我认为这个品类还将大幅度快速成长。

调味粉的最大特点是,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很方便地使用,因为这个盐的使用方法差不多,大家都很好掌握。

安记是脱胎于福建宏发中国集团,当年,安记的创始人还是宏发公司的一名员工,后租用宏发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步步起家。福建泉州的很多人都看着安记一步步由小变强,感受到这种成长的力量,泉州成长起一大批调味粉生产企业,而福建,也成为调味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提到调味粉,大家很理所当然地认为福建生产的为天下正宗,就像大家认为酱油还是广东生产的好一样。

和安记生产同类产品的另一品牌香格里,主打产品也是排骨味王,在中部的一个省份,年销售额高达3000多万。遍布全国各地的沙县小吃,是率先大量使用福建系复合调味品的,小吃拉动了复合调味料的市场成长。现在,食品添加剂的厂家也在抢这一块的市场份额。

上海系复合调味酱及肉类罐头

上海系的复合调味料代表者有川崎的火锅醮料、上海梅林的肉罐头。上海火锅城迎合了上海人吃饭讲排场又讲究实惠、热闹的特点,川崎近水楼台先得月,火锅醮料抢得了先机和地利。

梅林的肉类罐头,则首先通过旅游人群将方便化的使用特性带到千家万户。

川渝系袋装复合调味料

那么,在餐饮市场,复合调味料的使用者到底是哪些人群?经过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有限公司与调研机构、调味品制造商的合作调研,我们发现,在使用量最大、最频繁的专业用户之中,占比最大的是川菜、湘菜,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味重、浓香——非常符合复合调味品的使用功能。

而川菜厨师和湘菜厨师在复合调味料的使用上面,较粤菜厨师和沪菜厨师更为大胆,也推动了复合调味料的成长。

川味复合调味料极具特色,品类繁多,比如火锅底料、调味酱、复合调和油、鱼调料、即食川菜、卤料等,品种非常多,并且在全国叫好又叫座,而其它地区的复合调味料品类则未有四川复合调味料有这么多的复合调味料品类。

川派复合调味料主要是根据其川菜菜式特点,帮助其味型稳定和标准化,并且方便易用,使川菜的制作简单。川派复合调味料企业较其它地区的企业来讲,更加重视品牌文化的挖掘和传播,有许多企业在市场推广方面愿意进行市场投入。这些特点,使川派复合调味料生产企业在第一轮市场竞争之中,取得了领先地位。

广东系复合调味料

广式复合调味料则是从调味汁换代开始的。调味汁是餐饮调味料中最早进行复合化长级换代的,以1992年为界,之前,都是比较便宜的烧烤汁类,销量都比较少,之后,广东企业开始将调味汁深度发展,为方便粤菜厨师制作菜式,推出了蚝油、鸡汁、鲍鱼汁、牛肉汁等,拉动整个调味品行业产品高档化的发展。企业生产鲍鱼汁是一种创新,其实这种产品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基本像生产蚝油一样的设备即可,但是企业的利润明显比蚝油大得多,广东永益公司凤球唛这个品牌发现自己生意的这一块在快速成长,于是迅速调集资金加快对此产品的宣传和推广,现在该企业已经在鲍鱼汁市场占有极为重要的市场地位,而其它汁类产品如鸡汁、牛肉汁等,也得到了迅速的拉动。这些调味汁都在高档餐饮酒店里使用,用于制作中式高档菜式和西式饮食,调味汁产品的升级换代,改变了调味品行业的传统形象,拉动调味品行业产品向高档化发展。

广东除传统的调味酱、调味汁之外,潮汕卤味料也是近3年来发展的一个亮点。

卤水拼盘是传统粤菜的一个经典菜式,集中体现了粤菜色、香、味、型的精巧组合,过去,是通过传统的八角、桂皮、糖、盐的组合,讲究反复卤煮以及老卤老汁,火候控制,非常讲究厨师对时间、火候及调味的技术控制水平,随着经济生活的起伏变化,卤味已经出现高中低各个层次的需求,市场急盼出现一种方便、简单的卤味料。广东卤料企业顺势发展起来,市场展现出高成长的生机。

为什么复合调味料的市场发展比传统单一味型或单一功能的调味料发展要更快?

这是因为复合调味料表现出如下特点:

产品个性化

传统的调味品,中国传统的调味品有油、盐、酱、醋、茶,其中酱油、食醋、味精、食盐、食糖这些都是大品类,餐厅总是依靠创新求异来吸引食客,因此会不断自己调配或者直接寻找特别的调味料,这些调味料基本都是复合调味料,以调味汁、调味酱、调味粉甚至以酱油、醋的面貌出现。在家庭烹饪方面,80后、90后创新求异的非主流已经成为主流消费人群,个性化的餐食追求,同样是拉动复合调味料成长的重要动力。

使用方便性

复合调味料通常针对某一菜式,或者味型来设计,迎合了餐饮发展和家庭快速、简单烹饪的需求。举例来说,过去蒸鱼,行政总厨会使用自己的独家秘方,用糖、盐、料酒、香辛料、酱油等多种调料,按独特的配比调好一缸蒸鱼汁,之后交给普通厨师按鱼的重量配比加蒸鱼汁上锅蒸10-15分钟,配姜葱装盘。如果当天没有蒸鱼汁当天没有用完,就造成浪费、如果不够用来不及调,又影响营业额,现在,大品牌推出蒸鱼豉油,倒上半瓶就可以开蒸了,简单方便,饭店不用担心影响营业额,随时用都行,而且再也不用高价请高级厨师来制作蒸鱼汁了,普通家庭更不用说,在家都能吃到大饭店蒸鱼的味道。

由于一胎化和国家餐饮业的用工危机,使餐饮行业厨师用工成本提高,这使得餐饮单位寻求简单、方便的调味料,使菜式制作简单化、标准化;而餐厅服务员难招,也使得餐饮单位追求更快的上菜速度,这两个大的因素,促使复合调味料以更快的速度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在工业化时代,双职工家庭,要求尽可能减少厨房做饭的时间,而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工作、学习、娱乐,方便化调味料的需求就增加了。例如,过去,要做一个鸡蓉蛋花羹,要费时费力准备各种食材,还担心调味不够好,现在简单了,超市买一袋“鸡蓉蛋花羹调料”回家加水烧开,敲一个鸡蛋在里面,搅成蛋花,又新鲜又方便,色、香、味、营养全有了。

中西共发展

中国的西式餐厅使用的调味料,和西方国家使用的调味料基本一样,绝大多数是复合调味料。在适应中国人口味的过程之中,又产生了一些融合中国人口味的餐食,这个就是所谓的“融合菜”,使用的都是复合调味品,而“融合菜”又出现在中式餐厅里面。例如“芥末鸡”等即是。这样西式式调味料的发展就大大加快了。

中式调味品、西式调味品共存共荣。中国市场对于中式、西式餐饮的多样性发展,使这两类调味品的市场空间得以扩大。

以上都是关于复合调味料产品方面的发展状况,现在来谈谈营销层面的其它三个方面。

销售渠道。复合调味料由于上述的产品特性,主要是餐厅和时尚家庭使用,因此,第一大销售渠道通常集中在批发市场或餐饮食材专业市场,第二大销售渠道是超市。

价格体系。由于复合调味料对比传统调味品有较大的差异化,因此,消费者对价格并不敏感,无论是餐厅这样的专业消费者还是家庭的普通消费者,更多的是关注调味料本身,只要产品够好,较少考虑价格问题。经销商、批发商及零售商通常也会要求高于普通调味品的更高的利润,一般加价率都在30%以上。

促销推广复合调味料由于目前还在成长期,大部分消费还需要引导,所以,在推广方面需要加强,更多应把精力放在消费者促销方式,促销试吃试用,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特性。

复合调味品高速成长,然而,我们大多数的复合调味品生产厂家,在做产品的策划、包装、渠道定位、产品投向等战略问题上,考虑都还比较浅显,在广州名道为调味品企业做营销咨询和产品策划的过程之中,我们就非常注重营销各层面的平衡,因而在实践之中,使新产品的上市成功率得到了有效保证。从目前全国各调味品生产厂、经销商的营销实践之中,我们还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绝大多数复合调味品新品,会在两年以内走向衰退,并最终消失。复合调味品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但是,不小心,也会因春寒冻死。因此,我们不得不谨慎考虑。

 

   注:本文为陈小龙先生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媒体刊登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请联系陈小龙先生本人授权。更多调味品营销相关文章,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调味品123”微信公众号。

 产品策划,营销咨询,调味料,复合调味品,品牌,火锅,调味品

    陈小龙先生,调味品中国市场著名营销专家,现任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为多家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包括海天味业、李锦记、恒顺醋业、佳隆食品、新加坡福达食品(味事达酱油、广合腐乳)、美乐食品、百利食品、百味佳食品、中粮集团、双汇集团、伊利乳业、蒙牛乳业、恒安集团、洽洽瓜子、维达纸业、西麦麦片、小糊涂仙酒、丹宝利酵母等。陈先生从2000年开始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调味品行业研究文章,足迹遍布中国本土近30个省市自治区,对于中国调味品餐料的分销渠道,经销商,新产品上市、市场环境,竞争状况等研究极为透彻,他对于中国调味品餐料销售与市场的研究,为中外调味品及餐料厂商提供了巨大的智慧支持。陈先生是中国调味品协会撰稿专家、《销售与市场》《新食品》《糖烟酒周刊》等媒体的撰稿人,并作为营销专家长期为《第一财经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提供观点。陈小龙先生是全球第一本调味品营销专著《调味品营销》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