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创始人经历放权的“冰桶挑战”


 (文/陈小永)

    这几天忙里偷闲,仔细翻阅了家族企业书系.传承系列之《放权的艺术》(王俊铭主编,郑敬普推荐序),让我不得不思考的是,国内大量家族企业也不得不面对这个传承话题,放权在传承过程中是一个战略问题,不仅是一个战术问题,更不是一个技巧问题。

    到现在为止,我们在接触和咨询服务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一代创始人不想不敢不能放权给二代或经理人,甚至已经放权了但很快又收回来了。

 

    造成这种结果,我想无外乎几种原因:

一个是,一代创始人凭借一直成功发展的过去,对自己非常自负,对他人不自信,这种情况在企业发展规模较大企业比较突出。

二个是,跨业务转型的新创业中,一代创始人创业阶段事事操心,害怕他人不用心不专业,所以,自己不放权,事事抓手里。

三个是,现有行业内整合过程中,时机难得,机遇一去不回,现有经营团队又没能执行好,理解决策不到位,一代创始人重新回来,重掌大权,依决策快速执行。

四个是,过于短视,放权给经验团队,但还没有一个检验过程时段,一代创始人就忍受不了,草草把权收归自己,形成一个放权怪圈。

 

    我个人认为,以上四种类型,从企业传承和持续发展角度来看不可取,放权越早,对企业传承越有利,放权越晚,对企业传承越不利,主动放权,相比被动放权更有效,前提是企业能够制定计划有规矩有阶段的放权机制。

 

    为什么说以上收权方式不可取,主要理由是:

一个是,自负是一代创始人在一个个成功过程中强化,也是企业在一定阶段的财富,但企业是否需要一直的这种自负领导方式,自负过了就是独裁,独裁对企业发展有百害无一利。

二个是,新创业平台,一代创始人花费更多精力,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放心,不给管理人员犯错机会,就会导致一代创始人自己操心自己一个人心累,这都是自己造成的,缺乏信任的团队效率最低。

三个是,一代创始人的战略眼光和商业敏感性是二代和经理人不可比拟的,重掌大印,不是否定过去全部,是一种阶段性的战略和执行需要,需要明确释放这个姿态,否则之前的放权下放,重新找回来的成本极大,特别是已经给二代放权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四个是,缺乏中长期眼光和胸怀的放权,会造成内部管理体系错位,二代或经理人不作为不负责,信任成本会奇高。

 

    因此,我认为,企业放权如何发挥最好效果,70%取决于一代创始人,安全感如何得到最大满足,恐惧和不信任如何降到最低,宽容和底线如何不断突破自己,需要一代创始人做做“冰桶挑战”,从自己从机制得到不断完善。

    第一是,清晰界定自己的重要角色,归位,真正守住自己的权利边界,聚集于董事长的位置,搞好“定战略,建班子,理机制,纠偏”。我们所服务的企业中,也有一代创始人尝试搬离现有办公室,给接班团队一个自负责的空间,这不失为对自己的一种挑战。

    第二是,不断表明敢于放权的姿态和宣言,大会讲,小会讲,关键是可以彼此约束和监督,在透明中的放权好过敬小慎微几倍十几倍。围绕一代要不要放权,想不想放权,二代或经理人能不能接权,我们服务中有的企业会通过民主生活会方式,说透谈透,效果很明显。

    第三是,有计划有流程有标准建立授权机制,按业务权、人事权、财务权等划分权 建立授权机制,按业务权、人事权、财务权等划分权限,依据提案、审核、审批等管理层级权限,建立起管理团队的授权机制手册,按授权标准逐步养成习惯,关键是养成一代创始人的用权习惯。

    第四是,放权是一个过程,重要的是发挥放权的效率,对于管理团队最大的权利最是给老板平台,建立以老板平台为主线的机制设计,才是更持续的制度设计。敢于放权是信任是胸怀,敢于接权是责任是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