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神探
——记临安市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李建明
来源:价值中国网 作者:潘军强

他出生于江南(杭州),却具备了北方人的正直、勇敢、大气、坚毅的性格。他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冲锋在前,民警私下里亲切地称他为“李超人”。
他把办公室当做自己的卧室,并且周末基本不回家,他办公室的灯总是很晚才会熄灭。很多次,民警办案回来,本想喘一口气,隔天再向他汇报工作,但看到他办公室窗口透出的灯光,就不好意思再把工作推到第二天,而是推开他办公室的门,连夜向他汇报案情。
他从小就梦想当一名警察,1986年警校招生圆了他的警察梦。在警校,他刻苦学习理论,锻炼强健体魄,成为一名优秀毕业生。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杭州市上城公安分局站前派出所每天在广场里巡逻,所领导亲自带他穿梭于广场的人群中,传授经验,教他发现敌情的方法。当他第一次亲手抓获1名身负重案在逃的流窜犯时,他抑制不住心中的亢奋。后来,他通过无数次的实践,他总结了一套识别和攻破犯罪分子防线的技巧。
为了考证人犯,他硬是背下了一张中国地图;熟悉了不同地域方言的基本口音,他对火车站广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类犯罪分子列出种种类型。每天经过火车站广场的旅客成千上万,随你任意指一个,他能说出大致的年龄、职业,并从口音中识别出哪个省份的人。
正是这身基本功,造就了他在平凡岗位上的辉煌成就。仅1990——1994年底,他成功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00多起,其中大案92起,特大案件17起,摧毁了重大犯罪团伙3个,直接抓获杀人犯4名、通缉逃犯10名。
2012年,因工作业绩突出,他被提拔为临安市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为适应现代警务的发展,他提出了警情案情是公安机关第一要务、警情案情下降是公安机关第一目标、信息主导精细化警务是公安机关第一工程等 “三个第一”的工作理念。
他通过硬件改造、人员配置、软件开发、资源整合,全力打造了实战型指挥体系,并通过每日会商、每日点评、每周分析、每月评估、每季通报、年度综评和一案一事评析等“6+1”工作模式,对警情案情、阶段性社会治安状况、公安执法、队伍状况、群众满意度等开展常态分析,形成相关工作指令,为公安实战指明了方向。
与此同时,他还立足临安社会治安防范特点,推动临安市建立村(社区)防控圈,企事业单位防控圈、校园防控圈、公共部位防控圈和警民联调联处网、平安创建立体宣传网等“四圈两网”防控机制。
2014年以来,临安市共安装防攀爬设施1000余套,更换B级锁芯1200余个、安装出租房防范小物件3000余套、安装电动自行车GPS装置400余套。
现在,“四圈两网”已成为创建平安临安的新利剑,正逐渐发挥着威力,截至目前,临安所有试点的企业、村(社区)等发生的警情和侵财案情均下降50%左右。
此外,报警数预计2014年比2011年下降12000余起,降幅在40%左右;受理刑事案件预计2014年比2011年下降3700余起,降幅在55%左右。
临安市在杭州市公安局委托第三方开展的调查中,群众安全感从2011年的第十二位上升至2013年的第三位,公安工作满意度从2011年的第十三位上升至2013年的第八位,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县级公安机关的现代管理模式。
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已有全国各地公安50余批次600余人来临安市公安局参观考察,连阿里巴巴这样的著名企业也专门派人来学习交流。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他辛勤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他就是临安市市委常委、公安局局长李建明。在他的从警经历中,曾被评为省新长征突击手、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战线英雄模范等荣誉称号。
他有鹰一样的眼睛,勇猛又不失忠诚。如果我们国家的每一个人民警察,都能象他一样,满腔热情倾注于自己挚爱的公安工作,守望一片热土,维护一方平安,那么整个国土地上的犯罪分子便无从下手,无处安身。
心系人民群众,打造平安中国,需要千千万万个无私忘我的超级神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