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柳子庙游行杂感--切勿炒作负面文化


“网络名博湘南行”永州柳子庙游行杂感

“网络名博湘南行”永州柳子庙游行杂感
柳宗元给永州留下的文化符号历久弥新
湖南省委组织的“网络名博湘南行”参访的第二个城市是永州市,而永州市的第一个采访点是柳子庙-----纪念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庙。永州市首站选择柳子庙是很有道理的。永州人自古以来,就对这位让永州名扬天下的文人怀着一个感恩的心。柳宗元为永州留下的文化符号,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而冲淡。永州人对柳子的珍惜和不断赋予其崭新的内涵,让这一文化符号历久弥新。也印证了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城市发展和品味的影响。


从上一站的衡阳市衡南县下来,赶到永州零陵区的柳子庙,已经接近黄昏。因为行程安排得很紧。热情和知道怎么推介自己的永州人,还是希望各位博主能够近距离了解,柳宗元有关的历史文化遗存。


柳子庙,这个为了纪念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设立的庙宇,也许不是景胜颇多的永州风景最美丽的地方,但却是永州人最值得骄傲和最先向世人介绍的地方。柳宗元,在永州早已成为城市名片的主要组成部分。曾几何时,人们一说起永州,首先会想到柳宗元。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因参与王叔文改革失败遭贬至永州谪居10年,写下了《永州八记》、《江雪》、《捕蛇者说》等大量诗文,同时因心系民众而广受百姓爱戴。


柳子庙坐落在永州潇水之西的柳子街上,始建于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南宋始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清朝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建。柳子庙占地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面对愚溪,背靠青山。庙门上镌有柳子庙三字石刻,两边有联。进入大门可见庙为三进三开,首先一座双檐八柱戏台。后行至二进中殿,再后为三进,是正殿、殿中有柳宗元塑像供人祭祀。历代碑碣甚多,其中《荔子碑》、《捕蛇歌》、《寻愚溪谒柳子庙》等堪称文物珍品。正殿后墙的石碑,亦是三绝碑,碑文为韩愈所撰,由苏轼书写,内容却是颂扬柳宗元的事迹,此碑首句为“荔枝丹兮焦黄”,故又名荔枝碑。2001年06月25日,柳子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据永州市宣传部长石艳萍介绍,庙外的小溪,柳宗元当年创作的《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石渠记》、《石涧记》等大部分都是在这附近游览有感而作的。笔者循着主人指引的方向望去,“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永州因为柳子而更为著名,而柳子也因为永州人的感恩和将之作为自己城市文化的传承部分而长期大力推介,也才会让柳子的声望高于他应该享受的本身。柳宗元的作品何止永州八记,但传世最广的,可能也就属永州八记了。


柳子庙内还有一个中国历史上十大奸相之一严嵩的真迹石碑。据导游介绍,严嵩的书法自成体系,蔚然大家。但之所以少为人知,不在于其才气而在于其行为价值观念被世人的认可。在文化热的今天,许多地方正在热炒汉奸的文物,让其千倍百倍增值,这不会提升和累积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反而会让世人的价值混乱。日前网络激烈辩论的汉奸的遗物要不要拍卖增值,看看永州和柳宗元的相互映衬的实例,就会找到自己的答案。也提醒我们,不是发生在一个地方所有轰动的事件,都能够和应该积淀成文化的。


在文革期间被以“破四旧”为名,毁掉的历史古迹不知几多,而柳子庙的诸多遗迹能够留存,也得益于那个时代的永州,也深知柳宗元对永州的价值,柳子庙内一块以当年“革命委员会”名义设立的保护柳子庙的石碑,见证了当年柳子庙逃过一劫的历史。


当下,国家大力倡导国家和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柳子和永州是这方面最好的示范:文化不但能够成为一个城市传承有序、最有亲和力感染力的名片,城市软实力。也可有助经济的发展。何况柳宗元还给为官者留下了《捕蛇者说》,警醒后世做官者亲民爱民呢。

毕殿龙  11月26日夜急就章于湖南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