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110多家正式备案的停车企业应向政府缴纳近3.9亿元占道费。但实际上,正规停车企业一年向车主的总收费超过10亿元。这意味着有6亿停车费去向不明。
而根据广州市物价局公布的信息,2013年取得广州停车收费经营权的单位总计不到3000万元。但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测算,全广州车主一年需付出停车费约10亿元。这意味着有9.7亿元停车费去向不明。
要知道这还是公开的统计数据,按照潜规则我们心知肚明将有不会太小的数字未能得到统计。这样的数据也能表明,公共资源被垄断者暗箱化操作并莫名其妙地去向不明是何其严重。
道路停车位是公共资源,故而停车收费应当有明确的法律规则,收费企业更应当公开招标,停车收费资质应当公开透明,收费的去向也应当公示。如果采取私有化运作,如果采取暗箱操作,不能为腐败分子提供了温床,而且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而根据媒体的调查,北上广津等大城市核心城区停车位的经营权被一些企业长期“特许经营”,很难摆脱权力寻租之嫌。而且即使有的打着所谓公开招标的旗号,实施过程也很不透明。
此外,各个城市道路停车收费无所不在,因为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是否属于乱收费也十分存疑。有律师认为,车辆在已经收取过包含养护费的燃油税后,又在道路临时停车时,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设置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就是重复收费。
其实,停车乱收费以及收费去向不明现象,虽然已经极其严重,而且倍受诟病,但毕竟涉及到个人的金额有限,产生的社会矛盾也不剧烈,其腐败问题也由此被一再掩盖,故而一直未能作为毒瘤重视并加以铲除。
如果深挖停车费黑洞,恐怕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批大苍蝇小老虎被从黑暗角落挖出来。这些人职位可能不会太大,但如果被纪委“财产公开”,其数字恐怕也会惊人。就像北戴河区供水总公司总经理马超群,级别并不高,但竟然从家中搜出现金1.2亿元,黄金37公斤,房产手续68套。
更重要的是,停车收费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如果污水横流、腐败丛生,就昭示着公共资源寻租的无处不在,彰显出政府在公共事务上公开透明依法行政的严重失责,同时也隐喻着权力寻租现象的严重性和法治社会进程的任重道远,从而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停车费事虽小,但小而见大。小患不除,害莫大焉。责任政府自当从小处下刀,从自身的管理漏洞寻找根源,加大监督力度和透明度。或许,理顺城市停车收费这一小事,顺理成章地也就理顺了其他更为重大的公共资源管理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