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第二杀手,老师和家长的要求相似,他们首先要求孩子听话,其次是学习好被权威选定标准知识,以最省力的方式,完成自己的任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生听话和服从成为老师基本的要求。老师达到目的的手段和家长相似,用惩罚和奖励进行过筛,凡是“听话”规范的学生,会受到表扬和奖励,不听话的学生则得到相应的批评和惩罚,在这个筛选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渐丧失了独立个性,同时丧失了创造的能力。教材的“标准知识”是一个更深层的灵魂过滤,凡是符合权威、领袖观念的知识,被规定为标准知识,而其他的不符合权威和领袖观念的知识,则完全被排斥。这种认为的知识选择模式,使孩子的知识结构发生了严重的畸形。特别是升学考试的利益诱导,自动的将不符合规范的知识过滤掉,甚至连科学的知识都要进行这种过滤,这个过程是通过教材的选择完成的。事实上,科学只是一个尝试的进程,根本没有“标准知识”,更没有“标准答案”。权威的“标准知识”模型,完全扼杀了孩子进行尝试想象的空间,创造力又一次在深层次被扼杀。
而最可怕的是规范思想的“思想教育”,连思维模式,生存目的、人生目标都被标准化。我们的专家们,在为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思想标准而制定“标准”,一切都按照某些人的独断观念为准绳。这样做的结果,我们培养了一代会说话的机器。完全把孩子的规范在一个狭隘固定的思维范围内,任何独立的思维几乎没有存在的余地。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丰富想象力和独立行为的孩子是极少的,他们肯定都是是天才,即使有幸在学校过筛,没有被扼杀创造力的优秀孩子,在进入社会之后,又面临更严酷的第三次过筛。市场环境下的创造行为,最大优势是具有无限多的选择性,任何人都可以在这个无限需求的空间中,找到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优势最契合的创造目标,创造力能得到最大优势的发挥,创造效率达到最大。计划指令性的研究目标,是没有选择的任务,上司的要求与个人爱好和优势的契合率是很低的,但是,他们必须进行这种适应。为了获得创造的资源和生存资源,他们必须扼杀自己的优势想象力和兴趣。上司强制性的选择,是人们必须通过的筛孔,创造的最有效的因素——爱好和优势被扼杀了。
而不愿过筛的另类,则会被象垃圾一样扔掉,从而丧失了创造的机会和资源,中国人的创造力就这样慢慢的,一点一点的全部丧失。剩下的都是标准人种,能使自己富裕和强大,却无法使国家富裕和强大的毫无创造力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