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通的角度看中药饮片质量问题


      2014年9月23日,食药总局披露了中药材及饮片专项抽验结果,35余家医院中药材饮片不合格,包括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河北省中医院、浙江省中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青岛市中心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其中,龙华医院被抽检出3个品种均不合格。这次的抽检结果,与以前历次的抽检结果一样,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或者说是意料之外意料之中;为什么这样说呢?看看历次公布的抽检结果,几乎是千遍一律;无论是媒体还是官方、学者的反应都是千篇一律;无非就是加强管理、人才缺失、监管缺失等等老生常谈。我相信假如明年或者后年,官方再次发布中药饮片质量状况的时候,中药饮片的质量依然会让媒体、学者、官方等感到堪忧。为何?就如中医里的病症一样,不取出釜底之薪而将气温是治标不治本的;中药饮片的发展一样,不把影响中药饮片质量和阻碍中药饮片发展的釜底之薪抽出;就不能把这股邪火灭掉。

        《中国药典》2010年版 “凡例”中对中药饮片作出了新的定义:“饮片系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这是官方对中药饮片的定义。我个人认为中药饮片的就是农副产品的初级加工和深加工,只不过其加工以及应用时依据于中医理论。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中药与西药的根本区别。其与西药相比无论从质量还是价格都存在很大的波动性,中药制假自古就有,然今日最盛,质亦最差。笔者自毕业后从事中药饮片流通行业至今,深有感触;在其位谋其职,既然进入了这个山头就得唱这歌山头的歌,下面我想从饮片的流通上看中药制假今日最盛质亦最差的原因。

    一、中药因其特殊性,在实际的运用中存在,许多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比如黄柏与关黄柏、金钱草与广金钱草、葛根与粉葛、山银花与金银花、元胡延胡索玄胡、麦冬寸冬山麦冬等等。这也是前段时间关于山银花和金银花的问题有过一些争论根源(个人倾向于分开吃饱撑的)。而在实际的开方,中医是不分这个,比如我所在的地区有一味药叫夏枯草(夏枯草的杆或全草),还有味药叫夏枯球(夏枯草的穗);正品是夏枯草是夏枯求;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凡标识夏枯草(实物为夏枯草杆或全草)的即为假药。这类现象就是假药中一类。

   二、在信息流通不对称的年代,许多人靠跑药发了家,一类因制假贩假发家,一类以信息勤奋发家,后者我们就不说了,就说说前者,在信息不流通的时代制假贩假是实打实偷偷摸摸的欺骗消费者,因为此时的中药材市场处于卖方市场,医疗机构的可选的供货方比不多,国家的监管亦不严格;所以此时打击假药最有力的方式就是整顿市场,当然国家也是这样做的,最终只剩下了17个市场。

   三、 在今天的饮片流通市场是劣币驱逐良币。最大的原因是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到了卖方市场。现在的制假贩假是明制明贩,医疗机构也是明知明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