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6年严复被李鸿章调到天津准备接船,后因驾驶学生出洋缺额,被改派去英国留学
严孝潜
1876年8月(七月),严复等四名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被李鸿章聘到天津。
有关严复第一次来天津的时间,过去都说是1880年,实际上严复第一次来天津任职是在1876年,对此,地方史志等都不曾提及。
早在1875年5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奉命“督办北洋海防事宜”,6月李奏称“此省文武洋务多生,殊乏可用人才”。随后,李开始大力搜罗人才。同年8月沈葆桢调任两江总督,由丁日昌继任福建船政大臣,到了1876年4月,清廷又改派吴赞诚督办福建船政事宜,李鸿章逐向吴赞诚提出要聘请四名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来天津工作,准备接收从英国订购的炮船。吴赞诚就派严复、张成等四名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来天津工作。(《严复与天津》第43页)
1876年9月21日(八月初四)李鸿章在复吴赞诚的函中提到:“张成、严宗光(严复)等四弁,洋学、船学均有涉历,才器大可造成,敬已遵谕,留津效用,暂给薪资,伺英国炮船到后,再派管带回闽募水手北来。昨据赫德面称本拟七月间炮船二只可到,风水阻滞,尚无确信,或九、十月可来津。另二只则明春可至也”。(李鸿章:《复吴春帆京卿》,见《李文忠全集·朋僚函稿》第21页)
原来,1875年4月李鸿章在天津与总税务司英人赫德议定,购买英商阿摩士庄厂制造的炮重二十六吨半炮船二只,炮重三十八吨炮船二只,转年交货。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购买外国兵船。李鸿章聘严复等四人正是为接收驾驶这四只炮船而来的。1876年7、8月间,严复等人可能正在北直隶湾(渤海湾)执行航行任务,李鸿章经吴赞诚同意将他们留下,故有“敬已遵谕,留津效用”一语。由于炮船未到,严复等四人只好在津等候,所以要“暂给薪资,伺英国炮船到后”再说。除了严复和张成,另外二人是谁?侍考。
原定“七月间”(8月19日至9月17日),二只炮船可到,所以严复等四人早在8月就在天津等候,实际上,据后来李鸿章奏报,二十六吨半炮船二只迟至“十月初间到津”,“十月十二、三日(11月27、28日)臣同总税务司等将炮船驶赴大沽海口亲加演试”。经演试验收后,这二只炮船分别命名“龙骧”号和“虎威”号。时严复等四人都在天津,参加演试验收。(《严复与天津》第43页)
1876年9月(七、八月),李凤苞、日意格就派遣出洋留学生章程,拿出了详备方案。李鸿章委托李夙苞就早先拟定的留学生名单再做审查。稍后李凤苞向李鸿章提出,因驾驶学生出洋缺额,要先带原调来津严宗光二人回闽充数。
前已述及,早在1873年12月26日,沈葆桢就正式向清政府奏请派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赴英法留学,不久,清廷批复,命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等人会同沈葆桢共同筹商其事。后因沈葆桢受命赴台,留学事暂且搁置。
1875年12月,丁日昌继任福建船政大臣,他也很关心派留学生这件事,便致函李鸿章认为派遣留学生一事乃当务之急,不可延搁。沈葆桢这时也多次致函李鸿章,催促加紧办理。李鸿章在派遣留学生这件事上,本来就和沈桢葆意见相同,所以,就很热心的操办这事件,与已经确定下来的留学生领队李凤苞、日意格多次碰面,就留学生章程、经费开资等再三讨论。
1876年9月,各方达成共识,拿出了详备方案。然后,李鸿章委托李夙苞就早先拟定的留学生名单再做审查。稍后李凤苞向李鸿章提出,因驾驶学生出洋缺额,要先带原调来津严宗光二人回闽充数。(《严复与天津》第43页:《严复第一次来津》)
李凤苞(1834-1887) 清末外交家。字丹崖。江苏崇明(今属上海市)人。爱好历算,精于测绘,深为李鸿章赏识。曾捐资为道员。后受命办理江南制造局、吴淞炮台工程局,并兼任两局编译,翻译科学技术书籍。光绪二年(1876年),李凤苞因母去世回乡守制。正值李鸿章着手派遣海军学生往欧洲留学,苦无适当的督学人选,丁日昌即书荐李凤苞。李鸿章非常属意,与福建船政大臣沈 葆桢联名上疏力荐李凤苞。同年五月,李凤苞提前结束丁忧守制前往天津,与日意格共同商定有关派遣海军学生往欧州留学的各种事项。1876年经李鸿章推荐任船政留学生监督。1877年赴英法两国学习。1878年又由李鸿章保荐,担任驻德公使。不久,又兼任驻奥、意、荷三国公使。1884年暂署驻法公使。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后,奉命回国任北洋营务处总办,兼管水师学堂。但因1884年在德国购买军舰,从中受贿银60万两,旋被革职。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六月十八日逝世,终年53岁。
1876年10月
1876年10月(九月),李鸿章同意改派严复去英国留学。
李鸿章之所以同意改派严复去英国留学。因为李鸿章一方面考虑到自已是派遣留学生出国工作的组织者,而且自已又十分赞同派遣留学生,另一方面严复这次初次来津,又给他留了个很好印象,认为“洋学、船学均有涉历,才器大可造成”,所以也就同意李夙苞的意见,改派严复出国留学。
过去有关严复去英国留学,一直都认为是由马尾船政学堂直接派遣,而实际上是由于“因驾驶学生出洋缺额,要先带原调来津严宗光二人回闽充数。” 与严复一同“回闽充数”的另一个人是谁?待考。(《严复与天津》第43页)
1876年10月30日(九月十四),李鸿章复函吴赞诚:“丹崖(李凤雹)以驾驶学生出洋缺额,先带原调来津严宗光二人回闽充数。明春三十八吨炮船二只续到,仍祈酌派驾驶可靠而不愿出洋者北来补额可也。” (李鸿章:《复吴春帆京卿》,见《李文忠全集·朋僚函稿》第21页)要吴赞诚在明春派二人补额。
这批留欧学生于1877年1月被清政府正式批准到英、法留学。严复当在被批准后,于1877年1、2月间才离津回闽。
综上资料,我们可以确定,从1876年8月至1877年1、2月间,约有半年时间为严复第一次在天津逗留的时间。(《严复与天津》第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