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疲弱依旧 优化产业结构还需加强政策引导


文章来源:中信建投经济咨询

  摘要:中信建投经济咨询冶金行业研究员高方宏指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钢铁工业的发展为我国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随着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力推进,行业高消耗、高污染的特性以及产能持续过剩屡次成为政策的主要发力点。化解产能过剩、优化产业结构刻不容缓。

  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2014年1月1日发布的指数报告显示,2013年12月国内钢铁行业PMI指数为47.7%,较上个月回落1.3个百分点。据悉,这是该指数连续第4个月处于50%的荣枯线下方,为半年来最低值,反映钢铁行业整体形势依然疲弱。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冶金行业研究员高方宏指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钢铁工业的发展为我国社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随着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力推进,行业高消耗、高污染的特性以及产能持续过剩屡次成为政策的主要发力点。化解产能过剩、优化产业结构刻不容缓。

  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钢铁需求疲软,发达国家也出现了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在此期间,政府充分发挥了引导和支撑作用。在节能减排和绿色钢铁生产方面,美国通过“净化空气法案”和“资源保护与恢复法案”要求企业满足相关污染控制要求,同时对一些新技术研发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另外,日趋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促使实力雄厚的企业不断寻求合作垄断机会,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主要钢铁生产地区的兼并重组盛行,钢铁产业集中度明显高于我国。

  高方宏认为,在借鉴国外化解产能过剩的经验措施时,我国政府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充分发挥作用:第一,建立公平的税负和征收管理制度。国家要在财税政策方面,给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通过及时清理和减免各种基金和收费项目,促进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第二,进一步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在市场准入方面,政府要加强环保、技术标准等约束和引导。从GDP、环保、能耗、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多角度建立综合考评体系,严格执行行业标准。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发布的《2013-2015中国钢铁行业投资分析及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在去产能化步伐加速及环保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强的背景下,未来钢铁行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种趋势:一是联合化、寡头化。在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压力下,行业兼并重组的现象将会延续,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二是高技术、高附加值。在技术方面,企业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自身竞争力。三是低污染、低耗能。企业的环保意识将会不断增强,整个行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将逐步减少。四是海外布局、国际化战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国钢企巨头对海外铁矿石的开采和建设力度将会不断增加,全球布局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将会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