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个募投项目零投入的背后


        今年沪深股市表现仍然低迷,但创业板却一枝独秀。自去年12月4日探出底部后,创业板一轮牛市行情便悄然启动。虽然上周前三个交易日创业板连续下跌,并且跌幅达到5%,但本周一创业板再创历史新高的走势,又引发了投资者的希望。可以说,自去年底至今,创业板的表现是非常“惊人”的。

        其实,创业板“惊人”的表现绝不止于此。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挂牌的355家创业板公司中,计划投入募集资金的项目累计有2407个,其中有2137个项目或多或少有资金投入,但有270个项目至今零投入。也就是说,有超过10%的募投项目无资金问津,这一数据无疑同样“惊人”。

        355家创业板公司首发计划募集资金1910.51亿元,实际募集2149.18亿元,而这270个项目计划投入179.22亿元。鉴于创业板公司普遍存在超募现象,270个项目零投入显然不是资金方面上的问题。

        创业板公司今年能有如此神勇的表现,募投项目纷纷投产是推动行情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创业板公司在对待募投项目上,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即出现了270个项目零投入的情形,但也有99个项目出现上市公司加大投入的。如新大新材的“年产360万千米切割树脂金刚线项目”,此前计划投资9405.66万元,实际投入了21125万元,募投比达到了224.6%。而像荃银高科“增资辽宁铁研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计划投入6.6万元,金额如此之小,但至今没有实施。

        如果是上市不久,募投项目零投入或许在情理之中,但有的创业板公司是在2010年、2011年上市的,其项目仍然出现零投入,须引起监管部门注意。而创业板270个募投项目零投入,并非没有原因。一是上市审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历经保荐人的辅导、监管部门的审核以及最终发行之后,往往会出现市场投资环境出现变化的情况。市场形势变了,此时再把资金投入募投项目,可能不仅不会产生效益,相反还会浪费资金,导致募投项目亏损进而拖累上市公司业绩的情形出现。此种背景下,不投入资金明显比投入更好,剩余资金还可用在钢刃上,为公司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一种情形则为,上市公司当初为了成功挂牌,其根本不想投资金到相关项目,但为了上市的需要,不得不编造一个或多个项目出来,以图顺利闯关。由于变更募投项目的门槛较低,只需董事会与股东大会通过即可,而投资者又不太关注这个问题,进而导致募投项目常常变更或零投入的状况发生。然而,编造一个募投项目与编故事上市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两者实际上都涉嫌造假上市,其性质与绿大地、万福生科欺诈发行一样恶劣。

        事实上,不仅创业板出现募投项目零投入与肆意变更的现象,沪市主板与深市中小板亦常常发生着相同的故事。对于这些“故事”,监管部门应该有所作为。一旦发现个中存在违规行为,必须对其“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