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制胜:狼性文化!


 华为制胜:狼性文化!

文/著名企业管理教育专家胡一夫
 
 
 
前言:
自古以来,国人趋向于以物言志,将某种精神特质和追求用有形的物体表达出来,所以,才有了古代诗词歌赋中“赋、比、兴”的手法,也才有了文人骚客们“寄情于物”、“物为心声”的境界。传统文化的底蕴似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今的企业家,使他们习惯于以物拟人、以物言情,最终导致了他们的仿生学情结。
 
用一种动物的特征形象地表达企业文化,成为中国企业通行的做法,我们不妨将其称为“企业文化的仿生学情结”。除“狼”之外,经常被用来比喻企业文化的动物还有牛、虎、狮、大象等。任何企业文化只有被员工接受、认同才有可能转为实际的力量,企业文化的仿生学倾向,正体现了企业家“让员工容易接受、愿意接受”的心态。企业家们这样做,在心理学上讲,是成功的。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定义今天的华为文化?华为一位管理顾问在其即将出版的新书中表示,简单来说是八个字:非马非驴,亦中亦西。以理想主义为旗帜、以实用主义为纲领、以拿来主义为原则。到2012年上半年为止,华为已经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同时,华为刚刚进入的企业业务领域也让竞争对手“战栗”。
 
支持华为的人认为,这是华为的进取性和可怕之处,凡是华为进入的领域,没有不做到全球前三的;而华为的竞争对手则认为,这是华为的破坏性,凡是华为进入的领域,其他竞争对手都面临出局的风险。
 
著名中高层管理培训专家胡一夫(官网www.zibenyunzuo.net)表示有人说,无论是在展会上,还是在机场里,或者是在微博上,华为人总是一眼就能被认出来。从20年前的2万人民币起家,到2011年收入规模超过2000亿元,究竟是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推动着14万华为人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第一,或者走在成为世界第一的路上?
 
对于华为这样一家科技公司来说,技术的领先和投入对于确保成功必不可少,但是企业文化的作用更为关键。“狼性”一直是外界对华为文化的最形象概括,但实际上,“狼性”文化对初创期的华为确实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补充和融合,这已经不能代表华为文化的全部。
 
而华为,则是中国企业狼性文化的“始作俑者”。任正非将狼的性格融入管理文化,以培养出一批永远处于饥饿状态的“饿狼”为己任,“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任正非这样告诫所有华为人。即使是在华为工程师因为加班猝死而引发的“床垫文化”讨论中,任正非仍然在内刊中回应“创业初期形成的‘床垫文化’至今仍要坚持和传承,我们还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否则就会走向消亡。”
 
概括起来,作为被企业家推崇的狼性文化,在他们嘴里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首先,嗅觉敏锐,善于捕捉机会。在大草原上,狼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它们的主要目标——羊或羊群,窥视着羊的活动规律甚至牧羊者的状况,一有机会,马上出击。商界,从行业的发展到战略的制订,从价格的变动到竞争者的动静,企业家认为无时无刻不需要这样“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狼性。
 
其次,富于进取心和攻击性,且不轻言失败。狼袭击羊时,常常是死死咬住,不会轻易放弃。而且狼并不是咬死一只饱腹而已,而是在最短的时间里,能放倒多少就放倒多少。这种富有攻击性、贪婪、执著的精神反映了许多中国企业为争取生存而不顾一切的心态。
 
著名中高层管理培训专家胡一夫(欢迎预定中高层管理培训课程:13733156404 )认为最后是团队精神。狼很少单独出没,总是团队作战,所以才有“猛虎还怕群狼”之说。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行业,团队精神的威力越来越受重视,这是中国企业尊崇狼性文化的又一个缘由。
 
人,都有双手双脚,手脚并用,他才有力量。企业中的员工,本来既可以用脚和老板谈判——不满意我就走人;也可以用手和老板谈判——员工之间抱团与老板议价。但中国的员工只有脚,却被捆住了手。
 
而在国外劳方可以手脚并用,比如大众公司的工会可以要求下班后就别给员工发工作邮件,并和资方谈判达成。即便日本这种向来有员工视企业为家传统的地方,也有员工与企业谈判的“春斗”、“秋斗”。正因为中国的老板没有尝过各种“斗”,才敢大谈“狼性”文化。
 
曾经一度,为了拿下重要客户或者重要订单,华为开创了免费赠送的竞标模式,这让华为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也让竞争对手震惊。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为了打击重要的竞争对手港湾网络,华为成立了“打港办”,但凡港湾参与的竞标,华为都要不计成本地拿下。
 
华为给人的印象是:目标明确,确定目标后,不计代价达到目标。凡此种种,外界称之为华为的狼性文化。对于狼性文化,华为总裁任正非曾有过详细解释,他认为更全面准确的说法是“狼狈组织计划”,狼有敏锐的嗅觉、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坚持,而狈不能独立作战,但很有策划能力,很细心。
 
因此,华为做市场一定要有方向感,这是嗅觉,以及大家一起干,这是狼群的团队合作,要不屈不挠,不要一遇到苦难就打退堂鼓。狼性文化的最主要表现是在销售和市场。华为1998年刚开始进军海外市场时,往往是多年颗粒无收,但到现在为止,华为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已经超过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