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讨伐房价到讨伐地价的阴谋


  楼市的新一轮调控再次被无情的楼价上涨所粉碎,这本来就在预料之中。

  《中国经济周刊》第33期刊登文章“疯狂的地价:卖掉北京的地远超美国一年的GDP”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30827/001216567466.shtml,文中对地王给了一个定义“这就是‘地王’——一段时间内,在某个区域土地市场中诞生的价格最高者”,之后又感叹到:地王,我们何时说再见?

  按照这个地王定义,地王就是永恒的,不论地价下跌还是上升。但是,如果“在某个区域土地市场中”所有的地块都一样大小总价也相同(包括零价格),就能让作者如愿以偿了。看来地王难说再见了。

  当对房价征伐失利之后,那些盼着房子降价之后好搬入新居的人们由希望转入失望,由失望转入愤怒,开始把楼市调控屡战屡败的原因归结为调控者——政府。进一步,对房价的构成的分析把怒火引向了地价,即土地出让价。人们似乎终于找到了楼市空调的原因所在,即政府操控着地价,热衷于土地财政的政府只是口头上调控楼价,而实际上用高地价推助着楼价的上涨。

  其实,楼价早就不是一个经济问题,因此也不可能从经济的角度加以解决。

  当年国企轰轰烈烈“改制”时期,一个朋友就感叹说,这是最后一杯羹了。资本都虎视眈眈地盯着国有资产,把对国有资产的瓜分宣传成老百姓都稀里糊涂期盼的“改制”。

  有人说,政治改革已经成为经济改革的绊脚石了。这里所指的经济改革,不过就是他们指定的方向的市场化改革,而不是能给多数民众带来利益而被他们所理解的改革,说穿了就是私有化而已。何须犹抱琵琶半遮面?仅用政改和改革这种词句代替主义就能遮人耳目?因此,他们不愿明说的政治改革,也就是要国家表个态,是走全面私有化的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道路。

  房地产商对地价的态度,和08年金融危机时银行资本对流动性的态度完全一样。央行发行的货币都囤积在银行系统,但是,敛聚持有大把流动性的银行却说,经济危机是因为缺乏流动性,实际上不过是因为当银行资本把经济体的骨髓榨干而无可再榨的时候一时找不到投资热点而缺乏投资的动力。面对干瘪的经济肌体,政府如果着急,你就自己为其注入营养吧,反正流动性的源头掌握在政府手中,从而诱导央行补充流动性,开启了全球货币的流动性泛滥。

  现在中国的房地产也是如此。土地就是房地产业的“流动性”。没有土地供给,房地产就失去了利润之源。在中国,土地是标标准准法定的国有资产,就像货币发行权垄断于央行一样,土地掌控在国家手中。现在,甚至是以发改委的名义都在向土地红线宣战了,而这背后的本质,不过是资本对国有资产的进一步蚕食的开始。

  当年,关于民进国退,关于MBO,关于国有资产流失有过几番交锋,现在看来,资本在一轮又一轮的交锋当中显然占据了优势。瓜分国有资产的战斗还在以国企改革的名义“向前”推进着,现在资本的牙齿已经伸向了国有土地这块也许是真正的最后的肥肉。

  最近,要求政府拿出真心,加大土地供给以降低房价的呼声甚盛。甚至有据说是来自发改委的声音说要给18亿亩耕地红线松绑。

  调控房价,搞“去房地产化”,理由何在?很多人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投资和炒作的。
  需要提醒一点的是,我们真正要干预和调控的是粮食,而不是房地产。同“房子应该是用来住的”之理,粮食是用来吃的。但是,我们有多少粮食是用来吃了?我们把粒粒皆辛苦的粮食,用来造就世界第一多的白酒,用金灿灿的玉米和稻谷甚至小麦来养猪,所作之孽比起不把房子用来住何其大焉?

  货币经济体制下,经济的发展,本质就是资本的发展。没有资本的发展,绝不可能有经济的发展。资本永远都在有利可图的地方表现出充裕的流动性,而在无利可图的领域表现出流动性短缺。在这一点上,一定要相信经济学提出的“理性人”概念,千万不要把资本当作傻瓜,误以为它会丧失嗜利本能。

  所以,经济的发展,就是资本的发展,市场的选择,也就是资本的选择。房地产在中国的状况,就是资本选择的结果。

  如此,政策当局应该明白,要发展经济,就要容忍资本的这种嗜利逐利行径,就要尊重资本的选择。怎么可能存在一方面要谋求实质为资本的发展的经济发展,一方面又要干涉和约束资本的选择?

  资本的嗜利本能,决定了只有有无投资机会的领域之分,而没有它不想进入的领域。在粮食商品化方面也是如此。

  经常有人提到经济结构这个问题,其实在资本视角来看,只有赚钱和不赚钱的经济形态,而没有什么合理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什么虚拟经济,什么实体经济,不过都是资本追求增殖和牟利的道具。

  土地私有化,说穿了就是改革名义下的一场阴谋。私借改革名义进攻公。如要求政府降低地价。

  认为低成本就必然低价格,这是买家的自我麻痹和对资本的贪婪本性的无知。大家一定熟知“一本万利”和“无本生意”以及听说过“空手套白狼”“庞氏骗局”。无本都想做生意,一本都想谋万利,怎么就认为地价低了房价就一定会低?需求决定一切。只要大家还想住大房住新房住好房,只要住房是通过市场获得的,供求关系就会起作用,房价就一定不会低下来,哪怕是国家把土地白白送给开发商。

  由于中国政府习惯了该管的懒得管不该管的急着管,因此,资本在中国也已经习惯了求得政府的“配合”,要政策支持,能直接要货币政策的就要货币政策,要不了货币政策就要财政政策。但是政府、资本和土地,这场游戏让人想起一个妇孺皆知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和狼,几十年的经历,我们何时看到了资本拿着要到的资金和政策给了中国老百姓物美价廉的产品?所谓地价低了房价一定也会低,所谓市场意味着低价,不过是继续忽悠大众罢了。为高房价所困的民众也随着房地产商讨伐地价而起哄,一心做着房地产商拿到便宜的土地之后就会给他们在好地段上盖个又好又便宜的大房子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