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王道


  一、核心要点

  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促使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高速发展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政治稳定外,很多重大政策总结起来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中国要实现下一个黄金10年的梦想,目前正在布局的和未来将要出台的重大措施同样将围绕着:“进一步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这一核心内涵来展开。

  二、总结历史

  生产要素,通俗讲大体可包括:人力(人口、技术等)、物力(资源、信息等)、财力(资金、金融等)。

  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后,它们会在“价格、利润、待遇”的引导下,自动地流向生产效率高、效益好、待遇好的行业、企业,各种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带动经济的发展。市场各主体也会自然地优胜劣汰,逐步优化,良好基因得以保存。这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体现出来的“市场无形之手”。当然这个过程中,市场各个主体在某一段时间内会盲目跟进、跟风,造成经济过热、差能过剩。这有利有弊,利在于商品价格便宜,利于终端消费者;弊在于资源浪费、生产者积极性降低。这时需要国家调研,掌握真实数据(非有水分的统计数据),并及时予以公布、指导,做宏观调控,即要防过热,又要防过冷,这样才能促使社会“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经济才能平稳、持续地发展。

  1、从“人力”角度总结:大家想像一下,如果现在中国的劳动力还是像70年代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那样,人口多数被束缚在一亩三分地上,那哪有众多自由流动的廉价劳动力,去做中国的投资建设?去做中国的出口制造?Made In China不可能存在,促使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不可能存在。中国促使人口自由流动的核心制度是:80年代初开始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道理很简单:本来家里5人都被计划安排干活,现在包产到户了,积极性极大提高,家里3人就可以完成产量目标,剩余2人就成了自由流动人口。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让生产物资通过“承包或转让”方式集中到各个高效生产者手中,中国可以腾出更多劳动力去支持中国的经济建设!

  2、从“物力”角度总结:计划经济时代,买米需要粮票,买肉需要肉票,买衣服需要布票……物资生产是计划性的,需求是配给制的,物资没有自由流动。物资不自由流动造成的逻辑结果是:没有自由购买,价格就不可能上涨,价格不上涨生产就没有积极性,生产没有积极性物资供应必然匮乏,物资供应匮乏反过来又制约自由购买的需求,结果进入死循环。物资供需循环一次,单次GDP就增长一倍。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像朝鲜那样,连互联网、手机通讯这样高效的信息物资都没有自由流动,连进朝鲜旅游都不能带手机和电脑等通讯工具,也不能随便拍照,否则以间谍罪论处!朝鲜的生产力该有多落后!物资不流动的后果是可怕的!还好,最近Google准备去营救他们。1999年我国取消了原来的单位福利分房,开始推行“商品房制度”,将全国城镇房地房这一巨大的物资全面推向市场,充分促进了房地产的流动性,才使得中国经济在经历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后又一次高速的发展。到这里,我们同样得出一个结论:要想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物资必须进一步自由流动。

  3、从“财力”角度总结:现代社会物资的流动必然带动资金的流动;资金的流动也会引导物资的流动。当然,如果整体社会物资流动速度减慢(即宏观经济不景气),而发行的货币量太多,就容易引发钱多者炒做(包括盲目跟风大量购买)某一领域的物资造成该领域的通货膨胀。近几年大家看到的我国农产品、房地产等资产泡沫这个原因。从宏观来看,资金流动越自由、流动速度越快,国家经济增长就越快,中国就是这样;随着增长到一定程度,国家经济规模将变大,就像美国这样。一个国家要实现资金自由流动,金融体系是其实现的载体。以前我国促进资金大幅流动的重大政策有两个:一是1994年的国税地税分立改革,让国家财力大幅集中,国家变得有能力建设全国性的重大基础设施,很多“中”字头的央企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陆续成立的;二是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这让中国进出口大幅增加,物资和资金全面内外流动,促成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要想超过美国,就要像美国那样进一步实现资金的自由流动。

  三、展望未来

  国家深知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巨大作用,因此,在2008年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后,这几年逐步布局了影响中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一些重大举措,来进一步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深入领悟贯通这些重大举措,就会掌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资源如何进一步释放流动

  1、“农村土地确权与流转制度”。土地是生产、生活的要素之一。农村土地确权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相信看本文的朋友有些已经拿到了自己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证》,有些以后还会有农田、林地承包使用权证等等。确权工作逐步完成后,农村土地也将逐步入市交易流通,土地资源进一步自由流转。这是中国“城镇化”的第一步,走这一步的意义不亚于前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税制”、“加入世贸组织”等重大举措,走这一步将影响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商机无限。

  2、“垄断资源将进一步开放”。电信、电力、能源、金融、航天、军工、铁路等垄断行业将逐步开放,但开放的程度因行业而异。比如电信业,对于百姓日常用的通讯可以开放凌晨0-7点非工作时间的业务给民营企业充分竞争;石油勘探采掘可部分开放给民营外资,开采出的石油按一定比例分享;市场利率化后,银行业可全面开放由民营企业加入竞争;保险业是可以完全开放的,只要做好监管就可以;航天、军工、铁路可开放部分零部件业务……开放部分垄断行业业务,引入充分竞争,可同时解决就业问题、产业升级问题、高物价问题,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老百姓生活。

  (2)劳动力如何进一步释放流动

  1、“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制”将进一步释放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了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现在轮到“农村土地流转制”让这一效果进一步延续。以后将有更多的农民将自己手中的土地以转让或出租等方式集中到高效生产者手中,在赚得租金或出让金的前提下,将自己释放出来谋求其他职业。大家未来几年将陆续看到“三亩一篱笆”家庭式农田将消失,逐步变成一眼望去一大片平整无间隙的农田,平原地区农民插秧的景象将一去不复返,未来大家甚至可以看到农民开着飞机洒农肥的场景……农村富余出来的劳动力将去支持中国的城镇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民将陆续变成城镇户口,享受市民福利待遇,有些经济发达省或市将取消户籍制度,因为全部都是城镇人口。中国的城镇化,并非仅仅只是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也并非仅仅只是征用农村土地开发房地产。“城镇化”简单概括可以是:“把农村建设成为城市”,但要把一个农村建设成为城市,包括的内容是无限的,因为一个城市中的硬件、软件、地上、地下、虚的、实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物资、资金……都是需要建设的。因此“城镇化”带给人民的商机是无限的。“城镇化”建设将使中国的GDP从方方面面获得增长,人民的工作生活也将从方方面面获得收益。从长期投资角度看,农业机械股、建材股是不错的选择。

  2、“兼并重组、产业升级”将使城镇中的低技能劳动力释放出来。每一次企业的“兼并重组”大多意味着一部分“竞争性产能”将被停止,从而化解部分产能过剩,一部分人也将被裁员,释放出部分劳动力。面对东南亚低成本劳动力的竞争,中国必须逐步朝具有相对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变,要不竞争不过东南亚国家,同样支付不起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这些都将释放出自由流动的劳动力。

  3、“延迟退休制度”。这个制度只有在中国真正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下才可能实施,或者是人员青黄不接时暂时实施,不可能长久。因为从10年看,前述两个制度如果实施顺利,释放出来的劳动力足可以支持中国未来经济发展。

  (三)资金将如何进一步流动

  1、“农村土地流转入市”将引导资金进入农村地区建设;“垄断资源进一步开放”将促进民营或外资流入垄断行业。

  2、“利率市场化”。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都市场化,不再受央行基准利率限制。“利率市场化”发展结果:(1)大银行网点多,吸储能力强,贷款利率一样的情况,存款利率大银行将会适当提高来与小银行争抢储户,挤压小银行,这样将导致小银行业务萎缩。大银行则将越做越大。大银行可以通过其他中间业务收入弥补因提高存款利率而丧失的利润,这就是为什么大银行现在加强多元化经营能力的原因之一,为以后打下基础。长期来看,大银行比小银行盈利更具有持续性。(2)利率市场化后,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贷款将比现在更容易一些,这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活跃、就业的扩大、百姓收入的提高。这一措施一举多得,影响深远。

  总结论:只要国家让生产要素进一步自由流动,中国走向下一个黄金10年并非是遥不可及的梦想。